發布日期:2011-11-12
信息來源:
民警展示所查獲的單價最高的假藥。
在互聯網上發布大量假藥信息,發展下線或者直接銷售假冒藥品,其中包括每盒2萬多元的抗癌藥,涉案價值高達1400余萬元。10日,濟南警方通報稱,一起特大互聯網銷售假藥案近日告破,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繳各類假藥300余萬粒(片)。警方共查出涉及26個省份(包括山東)254條網絡銷售假藥犯罪線索。
事發>> 網上買來假品牌藥
去年11月16日,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鎮村民陶某帶著部分藥品來到制藥企業德國拜耳公司設在北京的生產廠家,進行實物舉證。據陶某稱,他在“中國醫藥供求網”上購買的通心絡膠囊、拜糖平等藥品均系假藥,要求索賠。廠家經過檢驗,認定陶某提供的假藥并非拜耳公司生產。
英國阿斯利康、美國輝瑞等跨國醫藥公司在華廠家,也相繼接到江蘇省啟東市神益堂藥店顧某等受害人的投訴。隨后,上述跨國醫藥公司在華廠家聯名呈文公安部,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
經初步查證,上述受害人購買藥品的網絡上線均在山東濟南。公安部通過山東省公安廳,將此案交由濟南警方偵辦。2010年11月30日,濟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派員詢問受害人陶某、顧某,了解掌握案件發生的來龍去脈。
原來,受害人陶某為給妻子治病,根據“中國醫藥供求網”發布的信息,通過QQ與貨主聯系,并用手機與一陳姓女子通話后,先后3次向開戶名為“楊福利”的農行賬號匯款共3.4萬元用于購藥。陶某收到藥品后,發現全部是假藥。2010年10月,受害人顧某通過互聯網從濟南王某等人手中,先后4次購買倍他樂克、嗎丁啉等藥品,結果發現都是假藥。
追查>> 家族式犯罪團伙浮出水面
根據資金走向,專案組初步確認涉案人員主要在濟南工商銀行明湖支行、天橋支行和農業銀行張莊路支行等十余家營業網點的自動柜員機提款,但由于時間關系,有關提款錄像沒有留存。民警查證發現,受害人顧某提供的涉案人員的網上姓名均系假名,有關信息均已銷聲匿跡。
2011年1月24日,民警發現了犯罪嫌疑人在濟南槐蔭區匡山小區內的活動蹤跡,并查明該小區2號樓內有一家東北籍外來住戶,女戶主平常總在樓下儲藏室門外,打包搬運成箱藥品并開車運走。
經過深入調查,女住戶名叫肖某燕,戶籍所在地為哈爾濱市呼蘭區孟家鄉,2008年初來濟謀生,現住址是她為父母租賃的一個臨時住房,真實住址在槐蔭區泉城花園12號樓某單元房。在此基礎上,偵查員進一步篩選、剝離并發現這是一個家族式網絡銷售假藥犯罪團伙。
一天,一個嫌犯開車前往物流公司去給買家寄送藥品。待其離開物流公司后,緊跟著的民警快速進入,將嫌犯寄送的藥品進行檢查,并提取了配貨單。
民警對照涉案人員發貨時使用的假名、手機號碼和收貨人姓名等線索,依靠手工方式嚴格篩選,歷時20余天從濟南佳怡、佳吉等9家物流公司提供的500多萬張原始單據中,找到了257張涉案單據,鎖定肖某燕等人實施網絡售假的犯罪證據。
今年3月下旬,民警在泉城花園蹲點守候時,發現肖某燕有一個女朋友,名叫劉某偉,和她住同一樓內。經進一步跟蹤,民警驚訝地發現肖某燕前往劉某偉所在公司倉庫提走十多箱藥品,并且全都是假冒藥品。據此,專案組組織精干力量秘密查證,很快確認劉某偉和丈夫劉某祿是另外一個利用互聯網銷售假藥的犯罪團伙。兩人擁有多處藏匿假藥倉庫和獨立的銷售網絡,其售假規模、數量遠遠大于肖某燕一伙。
收網>> 一舉擒下三個售假團伙
今年4月下旬,專案組基本掌握了肖某燕等家族人員和劉某偉、劉某祿夫妻二人分別結伙銷售假藥的交易方式、活動規律、存放假藥窩點等有關情況。4月26日,民警兵分四路,分別趕赴涉案人員的住所和倉庫守候監控,先后在省煤炭局某倉庫院內堵截抓獲犯罪嫌疑人肖某燕、陳某偉二人,查繳假藥12箱。
同時,民警在泉城花園12號樓一居民房抓獲犯罪嫌疑人肖某利、肖某玲和孟某禎。民警在同樓一房間抓獲犯罪嫌疑人劉某偉,查獲假藥6箱。緊接著,民警又在劉某偉存放假藥的美麗新居、富雅園等窩點查獲假藥73箱。同時,還查繳奧迪、福特、豐田等轎車5輛。
專案組通過突擊審訊,查證確認涉案人員分為三個銷售假藥犯罪團伙。其中,劉某偉、劉某祿夫妻二人,于2008年初至2011年4月之間,在“中國醫藥供求網”、“宸源醫藥信息交流中心”等網頁上,以濟南恒豐偉業醫藥有限公司名義刊登虛假藥品廣告。他倆還以銷售回收真藥為掩護,通過物流公司售假,涉嫌銷售假藥金額高達1100余萬元。
警方共查出涉及26個省份(包括山東)254條網絡銷售假藥犯罪線索。目前,專案組正在全力追查制造假冒藥品的源頭廠家。
文/片 本報記者 杜洪雷
信息來源:新華網——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