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圖片新聞】泉城應急聯動保平安

    發布日期:2011-12-08

    信息來源:

    12月6日(下圖)、7日下午拍攝的經七路對比圖。(記者 呂傳泉 攝)
    本報12月7日訊(記者 王端鵬 王彬)
    自12月3日早晨至今,我市出現大范圍大霧天氣,大霧持續時間之長、強度之大為近年少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曉剛作出批示,要求密切注視并適時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安全。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力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大霧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城市安全運行。
    大霧彌漫全城
    ——— 機場和高速受較大影響
    據氣象部門分析,大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1月28日至29日雨雪天氣過程結束后,由于氣溫相對較低,部分積雪仍未融化,加之西南氣流活躍,空氣濕度較大,伴隨弱冷空氣影響,穩定的天氣形勢有利于霧氣形成和維持。
    本次大霧天氣導致民航多個航班延誤或取消,境內多條高速公路關閉,鐵路客運增加明顯,濟南西站客流量由8000人/日增至15000人/日,濟南站客流量達30000人/日。根據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顯示,自12月3日8時起,我市環境空氣污染物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快速升高,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7日下午隨著強冷空氣開始影響,北風逐漸增大,持續幾天的大霧天氣逐漸結束。
    大霧預警及時
    ——— 信息公布及時豐富
    針對本次大霧天氣,市氣象臺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信息:12月3日9時10分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12月3日16時10分升級為大霧橙色預警信號;12月4日、5日、6日分別繼續發布大霧橙色預警信號。市政府應急辦及時協調市廣播電視臺以滾動字幕等形式向市民發布預警信號;12345市民服務熱線以短信、電話形式及時向市民發布溫馨提示;交警支隊通過交通誘導顯示屏、交通廣播、微博等媒體不間斷播發高速公路封閉、霧天交通安全提示等信息。
    大霧影響交通
    ——— 確保通暢預防事故
    我市各部門密切配合做好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濟南轄區內各高速公路于12月3日上午全部封閉,4日上午短時間開放后,自當日夜間至6日11時繼續封閉。交警部門迅速啟動惡劣天氣交通管理工作預案,出動警力6100余人次、警車1000輛次,全力以赴加強路面巡邏管控。所有巡邏車輛全部開啟警燈,加強國道、省道及市區主干道巡邏。在交通擁堵及交通事故多發路段增派警力。針對高速公路長時間封閉滯留大貨車較多的問題,根據市區交通流量情況,選擇平峰時間在經十路開辟臨時通道,采取間隔放行、控制車速的方式,指揮車輛規范、有序通行。全市未因惡劣天氣引發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有影響的交通擁堵。市交通局采取多項措施,對長途客運站高速班線實行全部停運;組織市公交總公司700余人上站上線確保公交車正常運行;加強出租車管理。市政府應急辦及時協調交警、高速、機場等單位,向市內疏散機場滯留旅客15000人次。
    大霧影響環境
    ——— 對大氣污染源應急監管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24小時值守,密切關注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變化并及時報告。實行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工業大氣污染源應急監管。依托三級在線監控網絡,嚴格24小時值班制度,發現企業污染物瞬時值超標,立即通知企業并現場督促整改。按照駐廠員管理制度,62家重點企業駐廠員全部到位,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各項管理規定,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大霧損害健康
    ——— 做好醫療救治全面準備
    市衛生局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衛生局、局直各單位針對大霧天氣可能帶來的就診病人的變化做好全面準備,特別是做好非職業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及交通事故病人的救治工作,并做好突發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工作。據市急救中心統計,12月4日17時至6日8時30分,120急救中心共出車296次,與平時出車量大致相同。其中呼吸系統疾病16例,心腦血管疾病112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交通事故55例。心腦血管疾病明顯增加,其他疾病發生率相對平緩。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