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01-10
信息來源:
本報1月9日訊(通訊員 馬宏展楊曉琳)2011年歷下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0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7.18億元,今年將加大民生投入,在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文化體育、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的同時,再斥資6億元為民辦十件實事。
改善民生是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建設繁榮文明的首善之區,歷下區提出以民生為主線的五種發展意識:繼續當好發展“排頭兵”的標桿意識、實實在在為民解難題辦實事的民生意識、面向駐區單位和轄區居民的服務意識、依法履行政府職能的法制意識、瞄準一線城市中心城區標準的進取意識。“圍繞民生抓工作”成為歷下區的一種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
以此為方向,歷下區謀劃了未來5年的奮斗目標,著力打造首善之區、實力強區、品牌城區、文化強區、幸福城區,到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70億元,民生保障支出占區級財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57%,把歷下建設成為生活和美、人際和睦、社會和諧、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家園。
2012年歷下區將辦好十件實事,致力于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積極探索為民服務新模式,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努力提升居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服務進社區。投入9500萬元,建設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的燕山學校、匯波小學、舜井商廈3處地下停車場,新增車位1000個;規范路邊停車,探索緩解老城區“停車難”問題的新路子。
教育惠民。投入6000萬元,新增10所幼兒園;投入2.3億元,對花園、匯波、十畝園3所學校進行原址重建,新建羊頭峪黎明學校,完成燕山學校南校區整修改造。
老居民小區基礎設施完善工程。籌集資金4000萬元,對趵突泉、燕山等8個街道辦事處的老居民小區進行排污管網提升。對2.5萬戶居民進行水、電“一戶一表”改造,
為2000戶居民安裝燃氣或暖氣,對長盛南區、長盛北區、佛山苑等17個片區實施燃氣危舊管網改造,在明湖片區和開元片區增加16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
大學生就業工程。投入2000萬元,開發500個公益性就業崗位,用于大學生就業;出臺大學生就業管理制度,調動大學生服務社會的積極性,形成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
困難群體幫扶。在原有慈善基金、低保救助等基礎上,每年投入500萬元,形成總額700萬元的一次性幫扶資金,對全區低保家庭和低保邊緣家庭年底實施救助;將貧困家庭兒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助學標準小學由每年300元提高到500元、初中由每年500元提高到700元;投入110余萬元,對全區所有孤兒、低保家庭和單親特困母親家庭子女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每月發放100元救助金。
醫療惠民。投入800萬元,為全區低保家庭及農村已婚婦女進行免費健康查體及“兩癌”篩查,為15歲以下適齡兒童免費補種乙肝疫苗;投入400萬元,實施光明工程,為低保家庭和殘疾人實施免費白內障手術,為70歲以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實施免費手術。
提高環衛工人待遇。投入870萬元,為符合參保條件的1077名環衛工人辦理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工傷保險;投入600萬元,為在崗因超齡不符合參保條件的環衛工人設立個人賬戶,進行專項補貼,離開工作崗位時一次性予以兌現,切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公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700萬元,在主次干道、居民小區、公共場所修建30座生態公廁;投入100萬元,建設盛福花園健身中心,新增20條健身路徑和2處社區健身苑;投入700萬元,建設棋盤小區、燕山新居2處副食品市場和30家便民肉菜店。
為民服務中心建設。投入1000萬元,建設覆蓋區、街、居三級的為民服務體系,完成網上24小時綜合服務大廳建設。在各街道勞動服務保障中心的基礎上,規范打造為民服務中心;在村居打造便民服務站,進一步方便居民辦事。
電子防控建設。籌集資金1.2億元,建立全區覆蓋率達80%以上的社會管理監控網絡,區域內重點部位、主次干道、村居、社區、辦學單位、服務業單位實現大密度全覆蓋。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