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市中區打破分散格局,部門抱團聚力破解難題

    “大城管”讓城市管理“更優”

    發布日期:2012-12-26

    信息來源:

    本報10月21日訊(記者 陳加寶通訊員 申娜)早上8點,由城管、執法、市政、園林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巡查隊準時出現在各路段,來回穿梭巡查,車上配備對講機和行車記錄儀,對機動車亂丟垃圾行為拍攝,并將信息提供給交警中隊,前方收到信息的交警立即布控等候……細心的市民會發現,聯合執法在市中區已成常態,對一些違法問題的處理不再由單一部門執行,而是相關部門一起解決。聯合執法,是市中區探索“大城管”體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個縮影。
    今年年初,市中區在全市率先提出構建“大城管”思路,打破部門各自為政現象,動員市民共同參與,構建集市容環衛、城管執法、園林綠化、市政養護、數字化監督于一體的“大城管”體系,集中解決市民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高效城管、精致城管、和諧城管品牌。經過半年摸索,市中區城市管理正呈現出從單兵作戰到“抱團”出擊、從各自行動到合力解決轉變的良好局面,市民切身感受到一個透明、和諧、公正管理機制的運營,各部門也體會到資源共享的諸多好處,一批歷史遺留難題得以解決,全區正向宜居宜業目標大步邁進。
    理順體制
    “大城管”格局凝聚部門合力
    當前很多城市管理面臨的問題已很難靠城管部門獨自解決。為攻克這一難題,市中區下發《濟南市市中區深化城市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推動城市管理由部門單獨行動向統一行動轉變,拉開了構建“大城管”格局的大幕。
    今年,市中區將城管民生工作列入突出抓好的四項重點工作之一,成立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勤光任組長的城管民生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由區委常委、副區長掛帥,組織、宣傳、財政、國土、建委、城管、執法、環保、農業、房管、市政、園林、規劃、衛生、交通、公安、質監、工商、交警等部門及各街道辦事處為成員的深化城市管理工作組,區城管局為牽頭單位,建立聯席會議、聯合執法、協調聯動三大機制,探索創新城管體制,協調推進環境綜合整治。
    為強化考核力度,市中區制定了《深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辦法》,成立由區紀委、督查室、考評辦、宣傳部、應急辦、城管局等部門組成的考評組(辦公室設在城管局),每月對17個街道辦事處及城管、執法、建委、園林、市政、農業、環保、交通、愛衛辦等部門城管工作綜合考核。其中對街道辦事處考核實行千分制量化考核,每月將考核情況匯總打分并排名通報,每季度兌現一次獎勵,年終總評實施獎勵;對區直部門的考核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考核結果每月通報,同時納入對部門的年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作為評價部門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能力實績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區委、區政府的強力推進下,各相關部門不再是城管工作的“看客”,而是抱成團、凝合力、出重拳,全區環境綜合整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分工協作
    創新城管聯合執法新模式
    在“大城管”格局推動下,市中區各相關部門“跨越門檻”,通力協作,積極開展聯合執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今年5月份,市中區城管局與市中交警大隊啟動共管共建機制,
     在充分發揮城管、交警各自優勢的同時,加強雙方溝通、協調和交流,實現信息互通共享。雙方攜手在全市率先開展行車亂丟垃圾治理行動,對行駛車輛隨意丟棄垃圾的行為進行抓拍,通過交警系統查處違章車輛,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此外,市中區城管局進一步擴展整治內容,利用交警系統覆蓋全市的監控網絡和中心指揮平臺,初步實現對全區主要出入口裝修垃圾、建筑渣土運輸車輛的24小時全程監控,管控力度進一步加大。
    在環境綜合整治中,市中區抽調城管、執法、市政、園林等部門80余人組建應急巡查處置隊伍,對全區進行“地毯式”排查,發現問題當場處理,并對整治進度、成效等跟蹤督查,深入推進各項整治行動。數字化城管監督指揮中心整合19個聯動部門相對分散的職能,強化城管條塊之間銜接配合,同時組建320人的快速處置隊伍、570人的社區協管員隊伍和1800人的義務監督員隊伍,形成區管線、街管面、居管片、人管塊,分層管理、縱橫相連、配套聯動、嚴密高效的工作格局。
    共管共建
    “3G”模式拓寬社會參與渠道
    活力永遠來源于基層。在基層“大城管”模式探索中,四里村街道辦事處在區城管局指導下,推出“3G”城管工作模式,為全市城市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市中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狹隘的“大城管”理念是指部門層面的合作,廣義的“大城管”理念則是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實現專管、協管、共管,這就是“3G”管理模式。專管,即由街道辦城管委專業化管理,將各自轄區劃分成商業區、居住區、在建區等若干片區,每個片區設專人專業管理;協管,即聘請百姓協管員,做好對居民的宣傳動員工作;共管,即全社會共同參與城市管理,引導轄區內駐地單位、部隊、學校和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實現共駐共管,多方參與。通過推廣“3G”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城管委為主體,責任區、駐地單位、社會團體各負其責、通力協作的管理體系,打造統一管理、密切協作、運轉通暢、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目前,市中區現有數字化監督員55名,負責11個街道辦事處的日常巡查,每個街道辦配備1-3名監督員不等,監督員的日常巡查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碰問題”。然而城市管理如果單純依靠數字化監督員巡查來發現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充分發揮社區優勢,讓市民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暢通渠道反饋給數字化監督員,彌補數字化監督員監管的不足。“‘3G’管理模式使區、街兩級在城市管理上實現了直接對接。這樣不僅能夠節約資源,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夠廣泛調動市民參與城管積極性、主動性,這正是‘3G模式’的最大優勢所在,更是‘大城管’理念的精髓體現。”市中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模式已在四里村、舜玉路、七里山等街道辦事處運行,下一步將在全區推廣。
    持續創新
    城管“頑疾”逐漸破題
    開創一種模式需要敢于打破舊有思維定式、敢為人先的勇氣,更需要關注民情、重視民意、維護民利的服務意識。在“大城管”格局推進過程中,市中區不斷創新,大膽實踐,成功破解了一系列城管熱點難題。
    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城區裝修垃圾多頭清運、無序管理、隨處亂倒、污染環境等問題成為城管部門面臨的新課題。市中區城管局充分利用“大城管”體系優勢,與多部門聯手,試點裝修垃圾的統管統運模式。按照計劃,區城管局負責出資組建專業清運隊伍,并吸納社會車輛共同承擔小型裝修建筑垃圾的統一、有償清運;執法、交通、公安、環保等部門成立專門巡查隊伍,加強綜合執法力度,各街道辦事處建立裝修垃圾登記備案制度,數字化監督指揮中心建立統管統運指揮平臺,最終實現對裝修垃圾的統管統運。
    此外,市中區積極探索市場規范化管理模式,選取1個農貿市場作為試點,成立由所有業戶組成的業戶自管協會,每個月設2-3名業主輪流對市場秩序進行管理,對因管理造成的經濟損失,街道辦事處給予經濟補償。這種自我管理模式既增強了業戶文明、有序經營的責任意識,消除業主以往對城管人員的抵觸情緒,又減少了街道辦事處對市場管理的人、財、物投入。
    成效顯著
    城市環境實現華麗蛻變
    在“大城管”格局下,市中區相繼開展垃圾死角整治行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和城市出入口綜合整治三大行動,為探索“大城管”道路提供了“試驗田”。半年來,全區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市環境面貌華麗蛻變。在上半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中,市中區4項內容奪得第一名。
    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排查垃圾死角4300余處,清運各類垃圾35萬余立方米,整治效果得到駐區單位、居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環衛保潔規范化、機械化作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區主次干道人工保潔率、機掃率、灑水率、門前“五包”責任書簽訂率均達到100%;新建郎茂山、小梁莊等7座固定公廁,放置舜耕路南頭、劉長山路等16處移動公廁,另有歷陽大街、萬壽路等6座移動公廁正在施工;大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改建簡易垃圾轉運站5處,配置垃圾桶6700個;始終保持對違法違章建設的高壓態勢,控制違法違章建設48萬余平方米,拆除各類違法違章建筑267處、4.9萬平方米,有效遏制違法違章建設的滋生蔓延;建筑渣土整治成績斐然,檢查渣土運輸車3500余臺次,依法處罰違規車輛150余臺次,建筑渣土專項整治考核連續10個月全市排名第一;投入4000余萬元對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尤其是省城南大門進行綜合整治,二環南路、二環西路、104國道、103省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面鋪開。“大城管”體系效果初步顯現。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