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以“黨建+”模式引領城市綜合治理 積極打造15分鐘生活圈

    寫好創新文章 擦亮“百年制錦”招牌

    發布日期:2017-12-1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白石雅韻、水墨街巷”的徽派建筑風格街巷呈現出整潔靚麗的面貌;天橋首個醫養結合“愛照護”養老服務中心逐步建成;涵蓋衣食住行的15分鐘生活圈穩步探索……
      今年以來,天橋區制錦市街道創新黨建模式,全面引領城市管理、環境綜合整治、保障民生等各項工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踐行全市“1+454”工作體系。“機遇承載使命,挑戰考驗擔當。制錦市街道將立足‘加快轉型發展、建設現代天橋,勇作攜河發展排頭兵’的奮斗目標,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再作貢獻。”制錦市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承海說。
      黨建引領謀全局“拼圖”黨建、協商民主創新機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提出新要求,要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制錦市街道始終把基層黨建列為黨委議事的重要內容,今年年初便創建了“黨建+”模式,即以黨建為引領,列出14項“重點任務清單”,其中涵蓋了招商引資、創業服務、城市管理、安全生產、民生服務、和諧穩定、志愿服務、互聯網等8個領域工作。
      5大基層黨建片區聯合形成“拼圖效應”。如何更好完成任務清單,推進資源整合?制錦市街道“黨建+”給出答案:創建“五聯一化”管理服務模式。具體來講,就是以街道大工委為統領,以社區為單位,科學合理劃分全區覆蓋的5大基層黨建片區,分步建設基層黨建聯合體,實現“拼圖效應”。
      推進民主協商同樣是制錦市街道的重要工作。為了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制錦市街道搭建了“五步走”議事平臺。這五步指的是通過“微心愿”民意征集、社區協商議事、專題議政、提案辦理、回頭審查五個步驟,為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打通渠道、搭建平臺、創新載體。
      綜合治理顯成效城市管理、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
      如今,在制錦市街道轄區,無論是在主次干道、街邊公園,還是背街小巷,社區環境煥然一新,“百年制錦”在城市綜合治理成果中熠熠生輝。
      拆違拆臨有速度,建綠透綠有成效。今年,制錦市街道拆除違法違章建筑37處、面積17765平方米;增加順河東街、制錦市街、銅元局前街、少年路等綠化帶、節點10余處;規劃車位,增加停車位30余個。
      打造特色街區,提升城市形象。街道投資107萬元整治提升順河東街,全長1520米、面積23000平方米,拆除違建設置綠化帶,打造為高雅純樸、古色古香、綠色生態的園林式精品街;結合全區環境提升行動,街道年初啟動“清理、清占”的“雙清”工程,瞄準老舊小區整治以及亂搭亂建、占道經營、露天燒烤等薄弱環節,打造“雙無”社區。
      全民動員,傾力創城。開展“樓道革命”,投入60萬元粉刷轄區所有樓院樓道墻面,清理樓道雜物、垃圾1000余立方米,改善樓道“臟、堵、黑”狀況;翻新粉刷小區樓體6000平方米;成立街道紀檢監察專項工作督導組,對創城不力的進行督導,同時發揮黨政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三大監督”作用,結合“愛天橋”活動廣泛征集創城意見建議。成立了“黨政路長大集合”、“制錦情懷”、“志愿者隨手拍”等微信群,促進各種頑癥的徹底解決和各種問題的落實;發揮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優勢,每月重點對創建活動進行了解、視察、調查,提出建議、意見和批評,助力文明城創建。
      民生工程有保障養老中心、15分鐘生活圈漸成規模
      如今,在制錦市街道,家庭醫生已逐步走進千家萬戶。天橋區錦纏街27號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的樓院正在緊張施工中。制錦市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袁振中告訴記者,“愛照護”養老服務中心是天橋區打造的首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心試點,可滿足制錦市街道及周邊片區老年人養老和就醫需求。
      資料顯示,制錦市街道老年常住人口4700余人,占總人口數約22.4%,高于濟南市平均水平。為解決這一問題,制錦市街道聯合濟南市民政局投資建設該養老服務中心,并引入第三方——上海愛照護養老服務機構托管。未來,制錦市街道還計劃協調天橋區制錦市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與養老服務中心協同辦公,進一步實現醫養結合。
      醫療服務僅是保障民生的一方面,今年濟南計劃構建“15分鐘生活圈”涉及衣食住行、文體衛教各個領域。按照規劃,我市將集中布置規模敏感的服務設施,包括初中小學、地方性的商業、行政事務、文化體育活動設施等,控制在10-15分鐘步行范圍內,形成街道生活圈。制錦市街區作為成熟街區被列為試點之一。
      12月1日,制錦市街道辦舉行民主協商會議,居民代表、各社區負責人、轄區單位代表、區交警大隊、區停車管理辦公室等相關負責人參會發言。會后,制錦市街道辦針對居民代表提出的各類問題制定了任務分配表,將問題交由分管領導認領。
      “比如協調交警規劃停車位,組織志愿者引導駕駛員有序停車。”制錦市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姜輝祥說:“目前,街道辦針對大家提出的基礎設施、交通、衛生等問題提前規劃和整治,為全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規劃打好基礎。政策正式出臺后,街道辦將全力打造特色社區生活圈,讓居民生活更便利。”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