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唯物主義邏輯

    發布日期:2018-01-30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無論是站起來、富起來,還是強起來都不是隨隨便便實現的,更不是憑空而降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促成的。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之特點。其實,時代的特點就是該時代社會物質基礎的體現。每一代人的奮斗就是基于社會物質基礎而進行的“合力前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是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共同完成的。這其中產生的目的需求則來源于因物質基礎倒逼而產生的時代呼喚。
      自鴉片戰爭以降,中華民族飽受異族侵擾,本來巍巍屹立于世界東方的老大帝國不得不屈膝于因工業革命而“發家”的西方列強。這是由站變跪的近代屈辱史的開始。緊接著,不但是“跪”的問題,由于領土不斷被蠶食造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的形成,由于特權啃噬主權問題的日益嚴重造成了弱國無自主、弱國無外交局面的形成,這樣,所謂的國家發展就變成了“匍匐前行”甚至是躺倒在地。國民在這樣的國家環境中生活自然是苦不堪言。出路在何處?這是當時中國各路精英苦苦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想得最透徹:“三座大山”將人民壓得喘不過氣來。推翻“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得解放。這是基于當時社會現實作出的最正確的判斷。歷史唯物主義在判斷中得以運用。階級解放的實現必須要對舊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社會生產關系進行分析,并在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實現代表新的生產力發展方向階級的打破鎖鏈與走向解放。這正如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所說,“被壓迫階級的存在就是每一個以階級對抗為基礎的社會的必要條件。因此,被壓迫階級的解放必然意味著新社會的建立”。因為想得最透徹,所以做得最徹底。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最終迎來了庶民的勝利和民族的解放。毛澤東在1949年9月21日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宣布:“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站起來固然值得欣喜,但是站起來之后要防止重新“跪下去”或“躺下去”。危機不僅來自于外界,而且來自于自身。站起來的人即使有更為高遠的目標,“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也就是說,解決溫飽是歷史活動得以延續的必要條件。如何解決溫飽、如何讓人民富起來?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決定。審時度勢就是基于現實而作出判斷。以安徽鳳陽小崗村村民為代表的農民有土地承包的積極意愿,同時農村生產力也需要進一步得到解放,這樣就要求對內改革。廣東、福建等省份有吸引外資的優勢,同時國內發展也需要利用外資,這樣就要求對外開放。所以整個改革開放政策都是立足現實、扎根厚土的,而非“拍腦門”提出。這又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體現。
      中國人民因改革開放而富裕,但富裕之后能否過上優雅而有尊嚴的生活成了問題。畢竟,富裕不等于富強。富而不強則富裕難保,即使能保也是一時而非長久。這是一種現實邏輯。所以,如何在富裕的基礎上使國家強大起來既是人民的迫切渴求也是現實的實在追問。要想強起來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首先,國內生產要滿足人民的更高層次的生活需求。“強起來”是自身強起來,而不是在依賴外界力量方面強起來。針對這種情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果斷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真正在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而進行的適時改革。這種建立在對生產力發展狀況把握基礎上的生產關系調整構成了發展著的歷史。正如列寧所說:“只有把社會關系歸結于生產關系,把生產關系歸結于生產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作自然歷史過程。”“強起來”還表現于中國在世界上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在新時代,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得到廣泛響應,還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得到廣泛參與,都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現實應用。這是基于對世界現實和中國現實充分把握而進行的現實實踐。盧卡奇在其經典著作《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提到過:“在解釋歷史時構成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與資產階級思想的決定性差異的不是經濟動因的首要性,而是總體觀點,總體范疇,整體對于各個部分的全面的、決定性的統治地位,是馬克思取自黑格爾并獨創性地改造成為一門全新科學的基礎的方法的本質。”基于世界發展的現實提出既服務于中國發展又服務于世界發展的戰略正是唯物史觀的整體性體現。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