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有“世界經濟風向標”之稱的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年會將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正值全球貿易受保護主義影響而增速下降、世界經濟“陰云堆積”之時,年會以“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架構”為主題,再次體現對經濟全球化走向的重視。無論是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1月15日所言“全球化4.0時代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同時兼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還是國際輿論針對當下逆全球化思潮所作分析,都說明了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方向引領的大命題。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愈見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2017年1月17日,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坐標。在經濟全球化進程處在十字路口之時,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敏銳把握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后、全球發展失衡這三大根本性矛盾,倡導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這是推動各方致力于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時代強音。
近年來,個別國家保護主義持續升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全球化的不充分、不平衡發展,世界經濟發展的成果沒有惠及每一個人。“我們要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領導者應有的擔當,更是各國人民對我們的期待。”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對處理好當前世界經濟面對的問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國理念源自本國成功實踐。改革開放的40年,正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的40年。中國以成功實踐向世界證明,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國家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法寶。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貢獻者和推動者,積極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區域合作和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里,“擴大開放”成為中國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從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到自主降低關稅總水平,從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到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一系列擴大開放新舉措落地生根,不斷向世界釋放發展紅利。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0.51萬億元人民幣,實際使用外資8856.1億元人民幣,均創下歷史新高,折射出新時代擴大開放的新高度和新成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評價說,中國擴大開放“為當今世界增加了確定性和希望”。“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種擔當既是本國發展的保障,也為世界人民和平和幸福提供了中國機遇。”俄羅斯俄中分析中心主任謝爾蓋·薩納科耶夫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全球發展,需要正確思想引領。時代責任,需要國際社會共擔。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指數級速度展開,重塑著人類社會的樣貌,也重新定義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施瓦布在其《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一書中斷言,中國“充分具備了成為時代先鋒和全球領頭羊的條件”。站在歷史新起點,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世界期待中國發揮更多關鍵作用,期待引領經濟全球化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力量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