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城區聚力生態保護,在改善環境質量上攻堅突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開展“環境改善提升年”活動,堅持以省會標準抓生態環保,精準深度治理環境問題,讓鋼城區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
日前,全市6月份及第二季度鎮(街道)空氣質量考核結果公布,艾山街道6月份綜合考核得分排名第一,汶源街道排名第四;6月份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最低鎮(街道)排名里面,辛莊街道和汶源街道分別位列第五、六位;6月份可吸入顆粒物(PM10)環比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鎮(街道)排行榜中,艾山街道、里辛街道和汶源街道分別位列第二、五、八名。全市僅有4個區縣獲得了第二季度獎勵,鋼城區是其中一員。
成績的取得,空氣質量的提升,與今年以來鋼城區扎實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解決傳統產業占比大、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大、轉型發展困難多等問題,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繼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密不可分。
大氣質量改善明顯
鋼城區深入開展揚塵綜合治理和工業污染源深度治理,實施工業企業物料堆場編號管理,開展摸排,強化整治,納入常態化管理。截至目前,56個堆場已完成密閉工作,29個堆場設置了嚴密圍擋并采取了覆蓋措施。礦山修復治理項目噴灑抑塵劑400畝,舊村拆遷工地噴灑抑塵劑11.8萬平方米,完成4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提標改造及異味治理項目。特色產業集群綜合整治方面,重點對石灰窯產業集群開展污染治理升級改造,督促企業從廠區環境、原料存儲、加料、上料、落料、卸料、石灰、篩余等存儲、道路運輸、污染防治設施提升改造、企業在線監控等環節進行整治提升。
充分發揮網格員的耳目喉舌作用,扎實落實網格化監管。自今年1月至7月19日,鋼城區網格員共出動巡查11621次,其中區域巡查1723次,污染源巡查9898次,巡查污染源647個,發現上報環境線索問題676個。下派空氣站點報警信息任務160次,均已按時下派,鎮街監管員、網格員開展現場巡查,并按要求將排查處理結果反饋至監管平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截至7月19日,鋼城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分別為87ug/m3、39ug/m3、17ug/m3、27ug/m3、2.1mg/m3,191mg/ m3,綜合指數5.03,同比改善28.7%。優良天數128天,優良率63.7%,優良天數增加47天,優良率提升23.2個百分點,藍天白云天數127天,2020年以來,在全市第二單元考核中,一直排名第一位。
流域水質穩定達標
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扎實推進治污項目建設。組織開展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完成鋼城區農村集中式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方案。牟汶河(顏莊段)生態修復工程正在按期進行,鋼城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加速推進,周邊小區污水管網正在建設。
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加強對重點污水排放企業環境監管,加大夜查、暗查的頻次,對違法排污“零容忍”,對不正常使用治污設施、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查處。堅持定期對水環境質量進行分析,對跨界斷面水質進行監測通報,嚴懲企業偷排行為,促進斷面水質達標。目前,全區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省規定要求。牟汶河寨子河橋、墨埠橋、辛莊河入汶河口3個河流斷面水質、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修復治理生態環境
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組織成立環境應急專家庫,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完成20家企業預案的備案。強化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檢查,檢查涉危險廢物企業10家,狠抓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嚴控危險廢物轉移,嚴格執行轉移聯單制度。強化土壤污染防治,督促9家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推進實施鋼城區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修復治理生態環境。對受損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促進土地利用結構和土地的集約利用,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
實施受損生態環境修復治理,今年年底前,“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歷史遺留非煤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80%,采煤塌陷地治理率達到80%。
統籌實施森林生態修復與保護、退耕還果還林等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備、效益顯著的森林生態安全體系。完成防護林1.9萬畝,退耕還林8600畝,今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7.5%。
重拳出擊嚴懲違法
按照“全覆蓋、明責任、嚴執法、重實效”要求,加強對企業環境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登記臺賬,做到“一企一檔”、“一行業一歸類”工作。建立隨機抽查企業庫,歸類重點污染源企業50余家,一般污染源企業120余家,全面排查、迅速整改全區范圍內環境違法行為,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原則,加大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的監督、管控和懲處力度。
今年以來,對違法生產企業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14件,處罰金額41.7萬元,累計處理各類環境信訪舉報問題285件,其中上級轉辦1件,12345熱線轉辦270件,12369環保舉報平臺12件,省環保督察熱線轉辦2件,處理率100%,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切實維護了群眾的環境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