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65億元,同比增長8.1%;新簽約億元以上市外項目61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5%;市場主體達到6.5萬戶……從8月12日召開的濟南高新區黨工委擴大會議上獲悉,今年上半年,高新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成績喜人。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5%。上半年,高新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總額4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全市1.5倍以上。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65億元,同比增長8.1%;固定資產投資314.6億元,增長25.5%,增速居全市各區縣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3.3億元,同比增長7.4%,收入總量保持全市各區縣第2位;稅收收入64億元,稅收比重達到8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9億元,增長7.3%;實際利用外資2.9億美元,增長13.7%,總量居全市第1位,占全市比重35.8%,對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貢獻率達到76.1%;進出口總額完成237.2億元,增長36.1%,占全市的48.4%。
簽約億元以上市外項目61個。高新區“雙招雙引”持續發力,上半年,新簽約億元以上市外項目61個,總投資額1111.5億元,其中包括3個過百億元大項目,中商惠民、泰合資產等一批優質項目落戶。截至目前,高新區認定市級總部企業33家,獲批全市首批“私募企業聚集區”,上線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運營全國首個人力資本產業園,人才身份變身價成為現實。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完成省重點項目投資14.45億元,占全年計劃的62%;完成市重點項目投資160.8億元,占全年計劃的56%。創新驅動加快發展。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大生命科學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10個項目入選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占全省項目總數的20%,占全市項目總數的58.8%;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4家、創新公共平臺11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95家。
市場主體達到6.5萬戶。截至6月底,高新區市場主體達64949戶,其中企業43097戶。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11934戶,同比增長128.88%;其中新增企業6862戶,同比增長90.4%。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簡易注銷由原來的45天縮短到20天;不動產登記大廳接待8萬人次,辦理各類登記業務2.6萬宗,同比增長61.7%。出臺“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2個推進辦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速效果顯著。
46.2億用于民生事業支出。今年上半年,全區民生事業總支出達到46.2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3.5%。教育方面,翰玉城初中等20個項目開工建設;全區中考總體成績從去年全市第6升至第4位,33所學校家長滿意度達標率100%;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區近3萬學生將穿上免費校服。公共衛生方面,積極推進市傳染病醫院、東區醫院、市中醫醫院、市中心醫院東院區建設,全市首家智慧化預防接種門診投入使用。家庭醫生服務簽約居民近9萬人,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60.7%。就業方面,完成新增就業4113人,未來城社區、舜信社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三批“四型就業社區”。
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宏志在會上強調,今年是大慶之年,是工作落實之年,更是機遇迸發之年。下半年,一系列重大機遇將密集涌現。高新區要聚焦黨的建設,讓理想信念越來越牢;要聚焦動能轉換,讓經濟發展質量越來越高;要聚焦要素支撐,讓產業發展活力越來越強;要聚焦制度創新,讓開放融通環境越來越好;要聚焦“雙城復審”,讓民生福祉改善越來越實。各單位、各部門抓住抓牢機遇疊加的優勢,將機遇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勁動力,對標任務埋頭苦干,全力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