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高新區打造核心引擎 引領全市科創發展

    發布日期:2020-08-12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其中,“東強”是要做強東部的科創實力和產業能級,以三大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推促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催生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打造智造濟南、科創濟南東部隆起帶。
      濟南高新區、明水經濟開發區、萊蕪高新區這三大國家級開發區里,濟南高新區最早獲批“國家級”,GDP總量過千億,擁有浪潮集團、中國重汽兩個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17年前,濟南高新區是“東拓”戰略的排頭兵,如今,濟南高新區更要扛起“東強”主力軍的責任擔當。
      這些年來,濟南高新區蝶變升級,為“東強”戰略的實施打下了什么基礎?從“東拓”到“東強”,濟南高新區面臨哪些新機遇、新挑戰?
      當前,濟南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912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216家,各級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62家,R&D占GDP比重達到8.63%,多數指標占全市半數以上,在全省高新區內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區域創新引領能力進一步得到顯現。
      這幾天,舜華路高新區管委會公交站候車亭新上了一則公益宣傳,名為《今夕舜華路》,很多候車人嘖嘖稱奇。圖片顯示,上世紀90年代,舜華路一帶還是農田。2003年,齊魯軟件園的大圓環建筑已然崛起,但舜華路兩側的開發剛起步。如今的舜華路沿線,高新技術企業聚集,一棟棟裝滿企業總部、研發中心,集聚人才的高層、超高層建筑鱗次櫛比,是一派科技特區的宏偉氣象。
      看圖片今夕對比,舜華路改天換地。自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以來,濟南高新區與科技創新緊緊擁抱,高頻共鳴,一路從137平方公里開拓至318平方公里。一路走來,拓展的不止是地理空間,更是科創能力、產業布局。
      沿經十路 拓出一條科創大走廊
      8月6日,驟雨初歇。走進濟南高新區章錦片區的創服中心,這個平日里就比較安靜的園區更顯靜謐。這里,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為引領,集聚了山東中科院協同創新中心、山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等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新型研發機構。這里集聚大量博士、海龜人才,院士級別的頂尖人才也越來越多。
      7月30日,山東產研院揭牌一周年,一次性對外發布齊魯星座等8個高端項目,公開宣布已聚集87個高水平創新團隊,創立64個科研機構,實施300多項發明專利,轉化研究200多項前沿產業技術成果,孵化77家高新技術企業,帶動社會投資超過200億元。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2018年4月進入濟南,是中科院設在濟南的首家科研機構。這家研究院專注科技創新鏈4-6級的工作,已匯聚3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團隊和一批省、市、中科院人才工程,孵化5家企業;研發出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深層多光譜治療儀、分子界面分析儀、體外診斷微球為代表的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醫療裝備及試劑,全面推向市場。
      山東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2019年6月成立,目前已建成1個山東省院士工作站;新能源電動汽車公共技術平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公共技術平臺兩個專業平臺正在加速建設;啟動“ETS”研究中心計劃,年內規劃建設4個工程中心、4個技術中心、2個科學中心;孵化中科創智、中科衛泰、中科傘亮、中科派蒙等高科技公司,5年內預計產值不低于10億元。
      這只是齊魯科創大走廊的起步區。沿經十路繼續往東,這條交通大動脈沿線還布局著扁鵲中醫藥國際發展中心、中國“算谷”、中科院科創城等區域創新新高地。
      扁鵲中醫藥國際發展中心項目總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擁有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大平臺和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兩大金字招牌,簽約落地“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和監管服務大平臺”,規劃建設山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OEM醫藥(械)“超級工廠”和大生命科學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中醫藥發展壯大提供全鏈條的生態。
      中國算谷產業園項目位于濟南高新東區春秀路以東,依托浪潮集團,濟南高新區將加快推進“中國算谷”建設,打造全球算力產業新高地、中國數字創新新航標、未來智慧產業新典范,形成國際一流的數字產業生態,打造山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持續推動濟南乃至山東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發展。中科院濟南科創城規劃建設約5平方公里,將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以聚合發展帶動產業鏈緊密合作,建設成為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集科研、中試、轉化等于一體,突出基礎研究,填補上游基礎研究和下游企業產品生產之間創新鏈的缺失,推動中科院高端創新資源集聚發展。
      依托“齊魯科創大走廊”,濟南正一步步規劃布局大科學裝置區、中央研發區、創新發展區、創新配套區,形成涵蓋“重大設施-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
      目光長遠 創新鏈布局著眼未來
      科技創新是寂寞者的事業。當今中國,市場化競爭日益激烈,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發展比拼日益激烈。火急火燎的時代,濟南高新區做了很多理智冷靜的文章。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閉幕后,市委常委、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宏志接受專訪時曾談到,濟南高新區要發揮量子技術研究院等高端載體的作用,加快推進量子技術產業化和量子保密“齊魯干線”建設,夯實全球量子技術絕對話語權。
      從0到1,濟南謀劃布局量子產業已有10年。2010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和濟南高新區持續投入大量資源支持量子技術研究,特別是在量子實用化和工程化進程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使濟南在我國量子科技創新發展版圖上占據重要地位。
      目前,高新區擁有量子通信領域國際和國內標準化工作的主要研究團隊之一,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高新區落戶。高新區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面向實用化量子通信網絡——“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該網絡一直穩定運行;構建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為全市各級黨政機關提供基于量子通信技術的高安全級別和高速率數據傳輸的信息安全服務;引進量子芯片、量子探測雷達等核心龍頭企業,儲備國科量子、量子重力儀等一批項目,量子技術應用開辟新領域。在高新區中心區供地緊張的形勢下,在齊魯軟件園周邊拿出230畝地塊,為量子產業布局量子大廈、孵化器、生產基地三大產業載體。
      未來,濟南高新區將圍繞千億級量子信息產業發展目標,重點布局“量子信息科學中心、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四大領域,建設創新文化、科技創新、科技服務、創新創業、產業培育五大基地,通過做大做強量子通信、突破發展量子測量、探索布局量子計算,力爭到2022年,濟南市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20億元;到2030年,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300億元,具備千億級產業發展能力,將濟南打造成為世界級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國內領先的“量子+”應用示范區、量子信息產業國際品牌高地。
      相比濟南高新區GDP過千億的產業規模而言,2022年、20億的產業規模還很小,2030年、300億的規模也不算大,高新區、濟南市瞄準的是量子產業的長遠未來。
      風物長宜放眼量。不止是量子產業,近年來,濟南高新區已默默布局了鈮酸鋰、氧化鋯、碳化硅、石墨烯、大顆粒金剛石等新材料、新產業,給科學家時間,潛心研究,等著他們大放異彩。
      眾所周知,高新技術研發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很多研發裝置價格高昂,企業難以承受,而創新鏈又必須與產業鏈緊密銜接,為此,高新區投入資金16億元打造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大平臺、山東省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量子通信研發平臺、集成電路設計平臺等34個高效能研發平臺,相關公益平臺都向企業敞開大門,企業科研人員可以到平臺做實驗,進行新產品測試。順應“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實行的新變化,濟南高新區面向上市許可持有人開放GMP工廠,鼓勵創新,除了生產企業以外,科研機構研發出的新產品也能通過GMP工廠生產后上市,從而獲得巨大收益。
      當前,濟南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912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216家,各級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62家,R&D占GDP比重達到8.63%,多數指標占全市半數以上,在全省高新區內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區域創新引領能力進一步得到顯現。圍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濟南高新區積極推進承接大科學裝置、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努力提升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和雙創載體建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引領全市科創發展核心引擎。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