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希望看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連接全世界,為全球提供共同發展的機會。”《絲綢之路與巴拿馬》一書的作者、巴拿馬國際問題研究專家埃迪·塔皮爾羅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給拉美帶來了機遇,為人類社會的和諧進步做出了貢獻。
《絲綢之路與巴拿馬》是拉美首部系統研究“一帶一路”的著作。為撰寫該書,塔皮爾羅在巴拿馬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之前就開始研究并搜集相關信息,歷時5年。談起撰寫這本書的初衷,塔皮爾羅坦言,說起“一帶一路”倡議,有人認為是機遇,有人認為是威脅,起初的想法就是為了要弄清“一帶一路”究竟是什么。
塔皮爾羅說,“一帶一路”本質上是在倡導和平與發展。人類文明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戰爭和沖突不應再屢屢發生,“一帶一路”倡議為全世界的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平等對話的機會,提供了一個多領域、多層次交流的平臺,讓彼此共同商討如何解決問題、共謀發展。
塔皮爾羅感慨道,拉美和中國都有相似的歷史境遇,都創造過燦爛輝煌的文明,都經受過刻骨銘心的磨難。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怎么可能把痛苦強加在別國身上?如今,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為了加劇彼此競爭,而是要促進協同合作。正所謂“你好,我好,大家好”,中國愿意看到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
“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巴關系提供了新內容。2017年11月,中國與巴拿馬簽訂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與拉美國家簽署的第一份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一帶一路’倡議為巴拿馬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塔皮爾羅表示,巴拿馬運河不僅連接兩個大洋,還連接兩大市場。巴拿馬希望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樞紐。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基礎。自100多年前首批華人遠赴巴拿馬修建鐵路后,華人群體與中華文化就開始逐漸融入巴拿馬社會,并成為巴拿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7年6月中國同巴拿馬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巴拿馬政府高度重視對華關系,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先后兩次到訪中國。塔皮爾羅表示,巴中兩國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巴拿馬人民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的到訪,并以此為契機促進雙方文化、教育和人員交流。“巴中關系將開啟新篇章,兩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必將共同發展、共享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