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打造中拉農業科技合作新亮點

    發布日期:2019-12-30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首屆“氣候變化風險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中拉農業科技創新合作圓桌會議”日前在巴西塞阿拉州首府福塔萊薩舉行。聯合國糧農組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代表胡利奧·貝德格表示,拉美地區高度重視與中國的合作,非常愿意與中國建立拉中農業科技交流與創新合作長效機制,共同推動各方將農業科技合作意愿轉化為實際行動,促進拉美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多位與會嘉賓也發表了相同見解,認為中拉農業科技合作前景廣闊。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201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約有4250萬人處于饑餓狀態,食物不足發生率呈上升態勢。“人們對食物數量和營養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可用的資源卻有限,這意味著我們要想辦法用更少的資源生產更多的食物。”聯合國糧農組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區域辦事處負責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官員里卡多·拉帕略指出,中國在減少貧困和饑餓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非常值得學習。雙方應該繼續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合作,同時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等風險挑戰。
      巴西里約聯邦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員蕾珍·羅沙是中巴氣候變化與能源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的巴方代表,她每年都要去中國三四次,聯系雙方合作事宜。羅沙向記者介紹道,巴西的竹資源非常豐富,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實際上,除了傳統竹制品,竹子還可以用于包裝、建筑材料、生物質能源等領域。中國竹產業歷史悠久、技術成熟。“所以我們希望借助中拉合作平臺,與中國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對接,切實提升巴西的竹產業發展水平,并完善我們的商業模式。”
      古巴甘蔗加工及綜合利用研究所十分看重農業創新和產品研發。2015年,該研究所作為拉美地區3家參與單位之一,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中拉實驗室,雙方人員往來和科技交流隨之越來越密切。該所副所長瑪麗拉·加利亞多告訴記者:“我們派研究人員前往中國參加培訓、合作研究,收獲很大。”
      “正是在中烏大豆產業優勢互補的基礎上,中國與烏拉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目前合作推進順利。”中國—拉美地區農業科技合作促進平臺秘書處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兩國政府首先達成建立實驗室的意愿,接著秘書處根據雙方需求,組織各方開展設計、推動落實,最終形成“2﹢2”模式,雙方各有一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以便最終實現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推廣。
      巴拿馬在食品物流領域有豐富的經驗,但巴拿馬運河運輸效率有待提高。“中國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縮短船只通過時間,使得運河運輸的食品品質更有保證。”巴拿馬科技大學供應鏈和物流研究創新中心科研負責人佐麗婭·卡斯蒂略對雙方在食品物流領域的合作潛力充滿期待。
      據統計,2018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農業科技主要創新指標已經躋身世界前列。農業科技合作已成為中國和多數拉美國家科技合作的優先領域。中方與墨西哥的現代漁業科技合作研究、與巴拿馬的海洋資源保護和利用合作、與哥斯達黎加瓜菜類優良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應用示范、與智利的食品加工技術聯合研究和應用示范等等,中拉農業科技合作正扎實推進。
      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官員阿德里安·羅德里格斯對記者表示:“中國農業科技非常領先,通過技術援助和轉移,中國幫助拉美國家生產出品質更高的農產品,中國消費者也將從中受益。拉中農業科技合作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