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讓人民在改革發展中更有獲得感

    ——當前中國改革發展述評之民生篇

    發布日期:2018-10-11

    信息來源:新華社

      改革發展,民生是落腳點。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民生改善隨著改革發展同步推進,但也難免有人在生活中感受到一些壓力。
      該如何看待民生的獲得與變化?新起點上,如何回應民生新期待?
      面對復雜局面,如何回應民生關切?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國內游客超過7億人次,出境旅游約700萬人次,雙雙刷新了紀錄。
      生活從溫飽到越來越富足,旅游是消費升級的重要表現。從2013年開始,我國已連續5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地位。
      然而,面臨經濟增速趨緩和國內外復雜形勢,有人擔心,民生投入會不會減少,民生改善會不會止步?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事實上,今年以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引下,民生改善快步向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投入只增不減——今年以來,各級財政部門在嚴控一般性支出基礎上,集中力量支持脫貧攻堅、教育、社保、醫療等重點領域。上半年,全國專項扶貧支出同比增長39.7%;教育支出同比增長6.9%;醫療衛生支出同比增長9.8%。
      底線筑牢筑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幾年努力,貧困人口減少6853萬,貧困縣摘帽100多個,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保障更加完善——就業、醫療、養老、社保……樣樣涉及百姓根本利益,黨中央都放在突出位置。
      紅利不斷釋放——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6.6%,基本與經濟增長同速。同時,各種減稅降費改革也為百姓“卸下擔子”。面對生活的壓力,如何緩解民生焦慮?
      生活成本會不會更高?教育、醫療、養老有沒有保障?食品安全能不能放心……以上焦慮,既是民生能不能進一步提升的真實體現,也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能不能成功應對的期盼。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一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業態和企業面臨轉型甚至淘汰。同時,世界經濟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不可避免地給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民生保障的確面臨新挑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既要正視成長的“煩惱”,更要保持發展的定力——面對穩中有變的環境,識大局,明大勢,保持定力,才不會迷失方向。
      中央政治局會議準確研判形勢,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為未來經濟工作指明重心和方向,也為民生保障提出了明確要求。
      破除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障礙,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放管服”改革再提速……穩預期、提信心的改革舉措正不斷發力。
      既要直面前行的阻力,更要看到應對復雜形勢的實力——上半年GDP增長6.8%,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中高速區間;1至8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億戶,新增市場主體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
      “當前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應對外部挑戰提供了良好基礎。”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家底”也為我們應對變化積蓄了實力。
      既要看到民生短板,更要認清發展的潛力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說,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將著力促進消費優化升級、釋放潛力,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民生和公共服務短板、農業和生態環保短板。
      面對人民新期盼,如何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新期盼,發展新目標,改革新指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我們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滿意的事情抓起。
      堅持問題導向,解決民生痛點難點。
      8月下旬到9月中旬,國務院先后派出39路督查組,分赴全國各省區市、中央各部門進行實地督查。
      火車站打車難有沒有緩解、網絡提速降費落實得如何、公路亂收費是否有所遏制……督查組瞄準的都是群眾和企業反映強烈的民生痛點難點。
      從小事入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有關部門正陸續拿出切實措施積極回應。
      沒有高質量發展,民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4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充分證明,要把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持續改善民生有機統一起來,確保發展前進一步、民生改善就跟進一步。
      今年以來,“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減稅降費措施落到實處,擴大開放持續發力……一系列改革發展舉措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持續做大“蛋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秋日的大地,一派豐收的景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改革決心,增強發展信心,民生這張答卷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編輯:姚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