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華北地區河湖生態補水深入推進

    完成年度目標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三

    發布日期:2020-11-29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從水利部獲悉:為解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問題,水利部積極協調京津冀三省市深入推進2020年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生態補水,截至目前,已實現生態補水37.57億立方米,完成年度目標的113%。
      在2019年生態補水34.9億立方米的基礎上,今年,水利部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統籌多水源調度,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引黃入冀、萬家寨引黃、引灤等跨流域調水工程效益,有序推進21條(個)河湖生態補水。其中,南水北調中線16.17億立方米,引黃3.29億立方米,引灤0.67億立方米,當地水庫6.90億立方米,再生水等其他水源10.54億立方米。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永定河、七里河—順水河、唐河、沙河—潴龍河、北拒馬河—白溝河等8條常態化補水河流及白洋淀合計補水24.69億立方米,占總補水量的66%。
      2018年9月,水利部會同河北省人民政府選擇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3條試點河段組織實施了河湖生態試點工作。今年,水利部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統籌多水源調度,充分發揮跨流域調水工程效益,以上游水庫水和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規水源為補充,將補水河湖擴展到21條,有序推進河湖生態補水。
      連續3年的生態補水為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注入強大活力,給河湖生態環境帶來顯著變化:河床變水面,21條(個)河湖補水后形成最大有水河長1964公里,最大水面面積558平方公里。死水變活水,生態補水進入河道,顯著提高河流流量,增加了河流的水動力,改善了水質。10月,21條(個)河湖75個水質監測斷面中,Ⅲ類及以上水質比例達到49%,較補水前明顯好轉。虧空變積蓄,10月底,21條(個)補水河湖周邊10公里范圍內淺層地下水水位同比平均回升0.18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同比平均回升1.36米,有效增加地下水儲量。無魚變有魚,生態調查顯示,滹沱河、滏陽河等10條河流水生態明顯改善。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