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增長6.4%

    財政政策提質增效 重點領域保障有力

    發布日期:2024-02-02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2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全年財政收支情況。
      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表示,2023年,財政部門加大財政宏觀調整力度,扎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2024年,從財政收入看,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將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財政收入將會繼續恢復性增長;從財政支出看,將繼續保持必要強度,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也將保持一定規模。
      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財政支出持續加力
      王東偉介紹,2023年全國財政預算執行呈現出5個特點:
      一是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受益于經濟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拉低基數等因素影響,2023年財政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增長6.4%。31個省份財政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
      二是財政支出持續加力。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3年達到27.46萬億元,增長5.4%。重點領域保障有力,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9%,教育支出增長4.5%,科技支出增長7.9%,農林水支出增長6.5%,城鄉社區支出增長5.7%。
      三是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優化完善。全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的資金規模超過2.2萬億元。
      四是專項債政策效能進一步發揮。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3.8萬億元,優先支持成熟度比較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2023年專項債投資領域擴大到11個,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也擴展至15個方面,同時加強專項債的發行和使用,有力推動了一批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
      五是防范風險底線進一步筑牢。一方面,推動制定一攬子化債方案,抓實抓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風險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2023年轉移支付的規模達10.29萬億元。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政策,引導省級下沉財力,共同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釋放積極信號,提高政策精準性、針對性、有效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王東偉表示,2024年將主要做好7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支持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方面用好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推動解決好難點堵點問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撬動引導作用,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制造業重點領域,培育產業新賽道。
      二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從投資看,要擴大有效益投資,用好相關國債資金,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等,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從消費看,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圍繞居民消費升級方向,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意愿和能力。
      三是著力持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推動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建設。全力支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保障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資金需求。
      四是著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統籌用好稅費減免、社保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創業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分類分層社會救助保障。
      五是著力支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支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完善產糧大縣獎勵政策。
      六是著力推進城鄉區域發展。大力推動新型城鎮化,支持地方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一步完善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財稅政策。
      七是著力支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投入力度,完善財稅政策,培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
      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023年,中央財政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支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比如,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累計支持了3萬多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市場應用;安排30億元支持啟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首批擇優確定了30個試點城市;充分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王東偉表示,2024年,財政部將圍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帶動引領作用,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的增信撬動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壯大,促進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新賽道加快培育開拓,有力有效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2023年,中央財政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財政支農政策的重中之重,為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撐。一方面,圍繞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優化政策供給,優化調整中央農業相關轉移支付政策,切實發揮財政資金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圍繞糧食生產關鍵節點強化資金支持。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表示,2024年,中央財政將適當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中央和省級投資補助水平,持續支持種業振興行動和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同時強化對資金使用和政策落實的監督,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為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不斷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截至2023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接近6萬億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能夠保證的。2024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深入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同時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健全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財政部資產管理司司長侯俊明說。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表示,2023年,財政部門探索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加強績效目標管理,加大績效監控力度,提升績效評價質效,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做好績效信息報告和公開。下一步,將繼續按照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更好發揮預算績效管理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方面的積極作用。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