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庭成員之間無法協商一致,五里牌坊北街的李老師一家成為了項目片區內為數不多的“遺留戶”。3月17日,槐蔭區2018年棚改舊改動員大會剛剛結束,青年公園街道立即連同區城市更新局、區征收服務中心,連續3天上門,針對其家庭內部分歧“送服務”、針對家庭成員不同訴求“送選項”、針對法律程序推進“送利害”,細致周到的工作打開了這戶居民的心扉,19日下午完成簽訂協議并騰空房屋,實現了項目百日攻堅開門紅。動員大會召開當天開展工作,用3天說服遺留戶簽約,高效的背后是“馬上就辦”精神在槐蔭迅速落地。
施政之要貴在落實,重在實干。今年,槐蔭區緊緊圍繞全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心任務,確定了以培育“五大主導產業”為有力支撐,以建設“四個槐蔭”為發展目標,以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為引爆點的“1+ 541”工作部署,槐蔭來到了爬坡過坎、逆勢而上、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項事業的發展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為此,在動員大會上,槐蔭提出要讓“馬上就辦”成為工作的新常態,全面啟動“遺留戶清零百日攻堅”行動。隨后,全區上下迅速以此作為“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的重要抓手,在各項工作中掀起了“大干、快干、實干”的熱潮。
看到安置房主體已經順利完成,等待回遷的居民都非常滿意。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是全區項目建設的重頭戲,是槐蔭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的重點。在調研中,槐蔭區委主要領導要求項目指揮部在做好項目征收工作的同時,要積極推進回遷房建設,確保群眾按時回遷。目前安置一區17棟安置樓主體施工已經完成,轉入內部施工階段,正在按照時間節點順利推進。此外,項目指揮部還承擔起了濟齊路西延工程的征收工作,僅用時3天,整個工程涉及的3個村、15戶村民的房屋
全部拆遷完畢,為市民早日享受到齊河黃河大橋的便利奠定了基礎。
“調查問卷上有咱們的監督電話,您有什么意見建議或者發現了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跟我們聯系”。近日,鄉村文明行動督導組來到了臘山街道后周村進行督導。近年來,槐蔭推動財政資金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精神文明向農村傳播,鄉村文明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落實“馬上就辦”,首要的是領導干部要帶頭。為此,槐蔭區由四大班子領導牽頭成立了4個督導組,從3月19日開始,用時5天走遍了8個城郊街道的101個村,針對督導發現的問題以及村民的建議,形成問題臺賬,制定改進措施,并嚴格落實“銷號清零”機制,確保24小時內整改完畢。
“馬上就辦”在槐蔭帶來的改變,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戶外廣告的拆除讓市民看到了經十路綜合環境的提升。針對濟南世購商貿廣場頂層亂搭戶外廣告的情況,張莊路街道利用4天時間先后5次與廣場管理方溝通協調,同時對每個分租商戶逐一分析,講明利害,最終在22日對400余平方米戶外廣告進行了拆除;桿線整治行動的加速推進讓之前空中縱橫交錯的“蜘蛛網”消失不見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更加安全有序。截至目前,全區已整治桿線約3400公里;“三高”沿線綜合治理提升百日行動讓與京滬高鐵距離不過兩三百米的黨楊路悄悄變臉。原本道路西側成排的違建臨建不僅拉低了城市形象,更給高鐵運營帶來了隱患。截至目前已累計拆除高鐵沿線各類違建近6萬平方米,取締62家“小散亂污”企業,完成綠化2.6萬平方米……
春風拂面,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的攻堅行動在槐蔭已經全面展開,一場“馬上就辦”的生動變革正在上演,它帶來了新的作風、新的常態、新的提升,為槐蔭的跨越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本報記者 張龍 通訊員 韓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