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濟陽:從積極對標到主動融入

    發布日期:2018-12-05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濟北智造小鎮簽約2個月實現開工,開工10個月完成廠房建設;歐克智能家居、頂津食品開工8個月實現投產;印尼邁大、丹麥丹尼詩每個月新增一條生產線……12月,冬意漸濃、萬物蕭索,而在黃河岸邊的濟陽大地上,卻處處展現出熱火朝天的干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和只爭朝夕的拼勁。
      這一年,濟陽新簽項目63個,合同投資額1085.6億元;這一年,濟陽為優化營商環境頻出實招,在全市率先實現“拿地當天就開工”;這一年,濟陽多年的“撤縣設區”心愿一朝夢圓,為“主動融入市區”而邁出的每一個堅實腳步,都承載著自身發展的需要,也寄托著全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希冀。
      憶往昔,千年來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積淀出這片土地的厚重;看今朝,描繪著跨越融合、拾級而上的精彩,一個全新的濟陽正迎面走來。
      定位精準主動融入全力奔跑
      “新一屆黨委班子上任以來,我們就認識到背靠省城是自身最大優勢,擁河發展是最好機遇,主動融入是最佳路徑。”談到濟陽的發展定位,副市長、濟陽區委書記孫斌曾不止一次地這樣表示。擁河發展戰略的實施、區位交通條件優化等“天時”“地利”的具備,使濟陽迎來了變道換向、跨越崛起的重要窗口期。
      時間回溯至2017年初,在當時的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搶抓攜河發展機遇,加快產城融合步伐,建設濟南北部新城”成為指引濟陽未來發展的鮮明“航標”。自彼時起,從近郊縣向城區轉變,將自身建設成為與濟南東部新城、西部新城遙相呼應的現代化北部新城,成為濟陽耕耘不止的強大原動力。
      在總體思路的指引下,今年,更為深入的具體發展定位出爐,讓濟陽融入省城的步伐走得更加鏗鏘有力——
      擁河發展主要承載地。這意味著濟陽的未來不再是一個遠郊縣,而是與省城深入實施的擁河發展戰略密不可分,無論是人口吸納、產業導入還是公共服務設施承接,都將向北拉開省會框架、打造濟南寬度;
      動能轉換重要功能區。這將讓濟陽乘上“舉全市之力推進先行區建設”的東風,聚力推動經濟中心的重要增長極、金融中心的保險服務示范區、物流中心的陸空聯運港、科創中心的成果轉化基地等生根壯大;
      濟南未來新市區。撤縣設區一朝夢圓,這里開始成為與“天下泉城”相得益彰的“黃河之都”,與中心城區交相輝映的現代田園城市。
      布局完善“未來新市區”初展靚麗姿容
      如果仔細解讀濟陽當今的城市發展布局,人們多半能從中讀出,曾經對標省城、迎頭追趕的濟陽,現在已顯露出了“新市區”的大概模樣:
      這將是一個產城融合的“新市區”。據濟陽區區長孫戰宇介紹,在“一軸兩城三區四園”的總體框架下,產城深度融合的城市格局和具有濟陽特色的產業體系正在構建起來——從城市發展格局看,沿城市中軸線,文體中心、安瀾湖公園等城市地標拔地而起。主城區中,東城區將于3到5年完成整體拆遷改造;濱河區有望將縣城向南推進至黃河沿線,塑造城市新中心;濱湖區將以澄波湖為生態內核,打造環湖經濟帶。臺灣工業園等4個專業園區將通過園區組團的形成,做大產業集群。從產業布局來看,在18平方公里的食品產業城內,一場由傳統快消食品轉向高端品牌食品的變革正在發生;11平方公里的智能制造城,更是有望被打造成智能制造產業的新高地。
      這將是一個治理完善的“新市區”。正從管理農村向治理城市轉變的濟陽,從建設到管理都已有了全新的作為:在“四城聯創、五化提升”活動中,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等創建齊頭并進;同步提升的城市管理精細化、城鄉環境生態化水平,更是讓群眾的獲得感日益充足。
      這將是一個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的“新市區”。根據“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濟陽將建設都市農業服務中心和現代農業科創中心,沿黃河、徒駭河打造都市農業橫向發展帶,沿盧蘭河、大寺河、土馬河、省道248線打造縱向發展軸,拉開都市農業發展格局。
      重點突出謀篇布局緊貼省市發展大局
      致力于擁抱“黃河時代”、全面融入市區的濟陽,當下全力推進的每一項重點工作,無不契合著城市進步發展的脈搏,無不融進了省市發展的大框架之中。
      在招商引資方面,濟陽緊密結合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需求和十大千億級產業,今年新簽約項目63個,合同額1085.6億元,集聚了怡亞通供應鏈物流、三一重工、大河時代通訊產業園等一批智能制造、數字傳媒新興產業項目,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儲備了新動能。
      “從體量看,以前我們全年合同總額也不超過300億元,去年、今年合同總額都超過千億元;從質量看,之前項目類型單一,主要就是食品項目,去年起,智能制造、文化旅游這些新業態、新模式都來了。”談到今昔對比,濟陽區有關負責人如此介紹。
      在全區今年承擔的13個市級重點項目中,已完成投資125.8億元,其中頂津食品一期、熊貓乳業奶酪生產線均已投產達效。
      現代城市不僅需要高聳的摩天大廈,更需要常態化、精細化的治理。去年,濟南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從去年至今,濟陽也先后啟動了兩輪“四城聯創、五化提升”工程,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省級食品安全先進縣等。
      在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濟陽在全區推廣“一窗受理”政務服務模式,在濟北開發區推行“一章審批”;今年,按照全市“一次辦成”部署要求,更是創造性地落實35項改革舉措,在全市率先實現“拿地當日即開工”。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