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濟陽打響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攻堅戰”

    發布日期:2019-05-15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走進濟陽區仁風鎮西街村,人們的目光或許會被整齊的房屋、寬敞的道路以及鱗次櫛比的店鋪所吸引。這些映入眼簾的景象,都將西街村的“精氣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種“精氣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近年來,為破解“無錢辦事”的困境,西街村在仁風鎮黨委的引領下,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成立了光潤富硒西瓜合作社,大力發展富硒西瓜、富硒小麥、富硒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村集體收入達到60余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為造就更多與西街村類似的“明星村”,近日,濟陽區制定出臺了《關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通過“一個目標、六種模式、八條舉措、三項保障”的實施,全面打響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攻堅戰”。
            提目標: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明年超六成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直是我們迫切想做的一件大事。”濟陽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光耀說,“目前,全區有610個村居,其中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薄弱村有143個,占全區的近四分之一。作為全市消除薄弱村任務較重的區,我們一直在考慮如何激活村集體‘造血’功能,實現強村富民。”經過充分調研后,這場“攻堅戰”正式拉開了大幕。
      其實,圍繞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濟陽近年來一直在進行探索和實踐——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紅色股份”、“共享式扶貧”等模式的實施,在2018年成功消除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還新增了145個村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的村。
      消滅“空殼村”只是基礎,繼續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才是濟陽更為長遠的謀劃。今年年底,濟陽將力爭基本消除村集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力爭2020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60%以上,2021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0%以上、收入50萬元以上村達到10%以上。
      出“錦囊”:6種模式促進村集體增收
      “每個村的情況各不相同,為實現目標,我們因地制宜,制定了資源開發型、股份合作型、鄉村旅游型、物業服務型、共享共贏型、電子商務型6種模式,以期讓每個村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濟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田泉民說,濟陽總結出的“強村富民之路”,有不少來自于此前的實踐。
      例如,發展“資源開發型”經濟,就是在總結仁風鎮“一戶一宅”及閑散地清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區推行的一種模式。依托該模式,仁風鎮已清理超面積宅基地2988處、“一戶多宅”2143處、閑置宅基地1006處,清理回收閑散土地6862.9畝,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打下了基礎。目前,濟陽已全面啟動農村宅基地及閑散地清理工作,通過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及退出激勵機制、盤活農村閑散土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等多種途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時,有序引導農民開展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充分發揮土地集約化、規模化效益,全力做好“以地生財”、“以地興村”文章,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推行“股份合作型”的經濟模式,也是濟陽在實踐探索后,計劃在全區推廣的一種致富途徑。據悉,回河街道寺前劉村等22個“空殼村”成功“摘帽”,正是得益于這種模式,為村集體帶來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據介紹,這些錦囊之策,之所以從基層實踐經驗推廣為全區消除薄弱村的攻堅之道,目的就是幫助更多村集體增強造血功能,讓村莊有能力調動資源,實現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雙贏”。
           定政策:成立專家服務團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
      在濟陽,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力量弱的情況較普遍,如果沒有政策上的扶持,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著眼各村實際,濟陽給出一攬子扶持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集中政策、集中資金、集中力量謀發展——
      金融財政部門加大對薄弱村的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合作社提供10萬-200萬元的創業補貼貸款,對薄弱村新增集體經濟創收項目為小微企業的,由區財政部門給予財政補貼。
      濟陽區委組織部牽頭協調農業農村、水務、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抽調懂政策、懂技術、懂管理的專業人員,成立發展村集體經濟專家服務團,進行政策宣傳、項目把關論證,指導鎮(街道)、村制定實施方案,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今年開始,濟陽區財政還將每年設立200萬元的獎勵資金,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進行獎勵。其中,對村集體穩定經營性收入每年達到100萬元以上的村,村黨支部書記只要連續工作年限滿6年,可享受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工資待遇;對發展村集體經濟貢獻突出的村黨支部書記,還將優先推薦參與各級評先評優、優先推選為“兩代表一委員”候選人、優先推薦進鎮(街道)領導班子等。
      強保障:增加村集體經濟在有關考核中的比重
      打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攻堅戰”,濟陽可謂志在必得。全區提供的各項組織保障,便是對這種決心的最好彰顯。
      濟陽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并由區委組織部部長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還加大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的分值,年底由區委組織部會同區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對各鎮(街道)發展村集體經濟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對工作完成好的進行獎勵,對完不成目標任務的鎮(街道)、村進行問責。
      同時,全區紀檢監察、審計、農業農村等部門也將加強對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落實“村財、村賬鎮管”制度,實行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對群眾關注的村集體資產處置、發包等實行專項審計,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努力為“攻堅戰”的實施營造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