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新舊動能轉換、擁河發展、撤縣設區等歷史機遇帶來的“發展紅利”,2019年,濟陽旅游高起點定位發展方向,高標準謀劃發展思路,搶抓機遇、銳意創新、大干快上,構造全新的產品體系,實施全新的市場策略,推行全新的營銷舉措,謀劃全新的品牌戰略,“城郊型旅游”向“城區型旅游”的跨越發展有條不紊地推進,繼續以引領的姿態構筑省會濟南“旅游向北”的新時代發展格局。
“城區意識”、“省會思維” 為發展注入“思想新動能”
撤縣設區后,作為濟南新市區,濟陽區如何實現與中心城區無縫隙融入、一體化發展,不僅是區域整體發展的問題,也是旅游業發展亟需解決的課題。
“過去習慣從縣城、濟南城郊的角度考慮問題,現在我們則處處提醒自己,無論是旅游活動策劃,還是客源市場開發,必須有‘城區意識’、‘省會思維’。”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菊說道。
2019年春節檔期的彩年活動,與第一屆彩年活動主要在濟陽本地舉辦的“自娛自樂”模式不一樣,活動的“重頭戲”放在了中心城區,重點拓展城區客源市場。1月初,彩年的首個主體活動“彩貨大集”亮相泉城廣場,垛石番茄、驢肉等土特產成為市民爭搶的“爆款”。該活動為接下來的春節黃金周的旅游活動做了很好的預熱和推廣,也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濟陽海棠灣溫泉度假區春節假期七天的客流相比2018年同期勁增45%,其中大部分增量客源來自中心城區的自駕游客。
今年9月15日,首屆濟南市“泉城紅”蒸食大棗采摘節在濟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啟動。“采摘節策劃期間,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多次指導、對接,從活動主題確定到活動內容設計,基本就是給城區市民‘量身打造’。”該采摘節組織方、山東碩博農業科技公司的營銷經理杜蒙蒙說。從市場反響看,一個月的采摘節,來自城區的越野車隊、自駕車游客紛至沓來,“泉城紅”也一炮打紅。
雙招雙引瞄準“金鳳凰”
相較于章丘、長清、萊蕪等區,濟陽的旅游資源相對較貧乏,但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沒有因此束縛手腳,而是創新思路和辦法,“雙招雙引”對標城區型旅游產業鏈,找空白,補缺位,主動“攀高枝”、引“金鳳凰”,力爭通過引進高質量、實力強的企業和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地夯實旅游產業發展根基。
一方面,在招商項目策劃方面,聚焦濟陽重點片區、特色村、特色資源,瞄準企業“痛點”,找準結合點,重新策劃包裝“徒駭河林果帶”等五個項目,利用包括山東省精品旅游促進會等平臺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同時,主動“上門招商”,先后赴江蘇、浙江、深圳等地與意向企業對接,邀請魯華文旅、開元智信等20余家企業到濟陽考察,與藍城集團、鵲韻投資、山影集團等企業深度對接,跟進項目落地。
另一方面,招才引智也創新方式、方法,出新招,用實招。借助省會濟南高校、科研機構等智力集聚優勢,成立濟陽區鄉村振興文旅產業智庫,聘任專家到重點鎮街擔任文旅發展顧問,為濟陽旅游把脈問診,著眼于城區旅游市場需求精準策劃鄉村旅游產品和項目。另外,聘請資深旅游策劃、規劃專家、高校專業團隊指導鄉村旅游產業建設,對濟陽區鄉村旅游點進行專項輔導,幫助鎮街、企業編制旅游規劃、策劃節慶活動。
“研學游”引領 旅游產品體系新突破
“五彩果蔬”是濟陽的優勢旅游資源,“采摘到濟陽”在省會旅游市場已形成口碑,是很多市民休閑度假的熱門選項。
“采摘游的產品和市場還是典型的‘城郊型’,濟陽要打造‘城區型’旅游產品體系,必須找到新的引領點和突破點。”濟陽區鄉村振興文旅產業智庫一位專家分析說。
為此,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經過大半年的實地調研、企業走訪,并邀請專家“問診”,最終鎖定了“研學游”作為下一步引領全區旅游產品體系的“升級”的著力點。
“根據國家研學發展規劃,縣情市情是小學和初中生的研學重點,所以,我們也把濟陽研學游客源鎖定在全市數十萬的中小學生,還有學生背后的數十萬個家庭,以此來撬動濟陽旅游產品的全面升級。”王菊說。
12月6日,濟陽區研學游總體規劃又進行第三次“會診”,濟陽區各鎮街、旅游企業相關負責人,結合企業實際和市場需要,建言獻策,提出了諸多很有操作性和落地性的意見建議。該規劃形成了沿黃鄉村記憶游、農業農耕技藝游、匠心工業研學游、民俗文化研學游等4條主題線路和18點24節課的課程體系,實現了一年四季有課程。
與此同時,工業游、鄉村游、溫泉游、康養游等業態也在同步推進,協同發展。御興紅木博物館的工業游,海棠灣溫泉的康養游,垛石鎮柳家村、濟陽街道董家村、仁風鎮楊家村等鄉村旅游項目,都在按照新的客源市場定位進行全面提升。
旅游品牌開啟“多維滲透”
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于今年11月發起征集濟陽旅游形象宣傳語和標志活動,百度搜索“濟陽旅游形象宣傳語”,相關頁面達到95000個,活動的社會反響由此可見一斑。截止到12月12日,在一個月的征集期內,共有5000多幅作品提交,電臺、報紙、網站等數十家媒體給予了報道,有效擴大了濟陽旅游的知曉度。“宣傳語和標志征集,用的是巧勁,是‘以征促宣’。一方面集眾人智慧梳理濟陽旅游亮點,找出‘關鍵詞’;另一方面也是濟陽旅游‘點對點’精準傳播。”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征集活動負責人說。
借助行業會展、節慶活動等平臺,增加濟陽旅游曝光量,是濟陽旅游品牌推廣的又一抓手。2019年,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先后組織行業單位參加山東(濟南)國際旅交會、第八屆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第六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等重點行業展會,親子研學、文創等產品廣受歡迎,展會接待人次場均超2萬人次,場均發放資料超1.8萬份,多次榮獲“最佳展臺獎”、“最佳創意獎”等獎項。此外,通過垛石賞花大會、仁風西瓜節、蒸食大棗節、垛石柿子節、曲堤黃瓜節等節事活動的“植入式宣傳”,全年在各類媒體的宣傳、推廣超500篇(次)。
今年初全新推出的“風光濟陽”系列主題文創、宣傳品,包括濟陽風物長卷、親子月歷、“研學濟陽”記事本等共8種,集旅游攻略、生活實用、游樂互動與一體,并借助彩年、元宵節、植樹節等節慶,以及景區、社區主題旅游活動進行線下宣傳推廣,使濟陽旅游的品牌推廣更多維、更立體、更接地氣。
除針對不同客源群體的品牌推廣和精準營銷外,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還在元旦、春節、五一、暑假、中秋、國慶等旅游消費高峰期,策劃推出一系列休閑生態游、田園采摘游、溫泉康養游等,并發布相應的主題旅游攻略7期。行業單位統計顯示,僅觀光采摘、親子度假類的游客量同比增幅近12%。
創新管理“護航”旅游品質
今年,濟陽“好味知濟”農業區域公共品牌推出后,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主動對接,打造“農業+旅游”一體化推廣模式。同時,聯手“好味知濟”品牌館,與濟南文創專業協會和團隊合作,打造集農旅文創、城市文創于一體的濟陽旅游文創空間。通過“借船出海”的方式,將游客的旅游消費有效嫁接到高品質農業觀光和農產品消費,提升了旅游產品的質量,也提高了游客的滿意度。
今年,該中心還持續深入推進與索菲特銀座大飯店等省會高星級酒店的合作,達成包括鄉村振興戰略合作、農產品采購等相關協議、合同,共同開發濟陽“彩宴”,打通拓展省會高端市場的渠道。
此外,圍繞“處處是旅游環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要求,濟陽區旅游促進服務中心無論是構建民宿管理聯批聯審機制,參與打造“泉城人家”民宿品牌,還是加快旅游道路標識系統和旅游廁所建設,均蹄疾步穩,其中今年建設完成的48座旅游廁所全部錄入百度地圖,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隨著諸多營造良好旅游業發展環境的舉措落地,濟陽旅游體驗感以及游客的滿意度、好評率均有大幅度提升,游客“游在濟陽”,更“樂在濟陽”。“城郊型旅游”向“城區型旅游”的轉型發展藍圖正在徐徐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