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萊蕪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2億元,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166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2.3%。
2018年,萊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2.8億元,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6億元,增長8%;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1.1億元,增長13.4%;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35305元、17125元,分別增長8%、9%。
東風勁吹,百舸爭流。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萊蕪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累累碩果。
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2018年,萊蕪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2.8億元,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6億元,增長8%;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1.1億元,增長13.4%,稅收占比達90.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35305元、17125元,分別增長8%、9%。
在經濟提速發展的同時,萊蕪區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95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16億元、利潤23.9億元,分別增長9%、11.7%、79.2%。新興產業加速發力,傳統產業加快升級,現代服務業提速擴量,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66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2.3%。
農業朝著現代高效方向大步邁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楊莊鎮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名單,牛泉鎮獲批全省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范鎮”,口鎮、羊里、寨里獲批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示范鎮。
發展既要速度更要質量
萊蕪區堅持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全區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以強烈的使命擔當扎實謀劃推進,助推高質量發展。
“雙招雙引”成果豐碩,全年洽談引進項目231個,形成固定資產71.6億元;新引進院士3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泰山學者8名,培育國家創新人才、省級首席技師等高層次人才15名。
項目建設量質齊升,新開工項目80個,在建項目120個,72個項目竣工投產,單體平均投資達3.3億元,山能重裝等7個項目入選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
創新驅動深入實施,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瞪羚企業2家,萊城工業區被認定為全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標準引領、質量提升成效顯著。金融支持更加有力,為78家企業融資12億元,新增上市掛牌企業5家,總數達到22家。
“素質”更均衡城市更美麗
主城區越來越“精”,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完成拆遷29萬平方米,東升、東方紅等六大片區72萬平方米安置房全面開工建設;拆除違建69.5萬平方米;城市管理常態長效,210個老舊小區實行全天候、無縫隙管理。
北部新城越來越“亮”,供暖供氣、污水主管網實現貫通,綜合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南部旅游區越來越“美”,成立南部旅游開發指揮部,“小三線”紀念館投入使用,山東省工委舊址被確定為省直機關首個黨性教育基地,709文化產業園入選省特色影視園區。
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鄉村環境更加宜居,新增美麗鄉村40個。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城區綠化率達到43.3%,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2.56%。
為人民群眾繪就幸福新愿景
增進人民福祉、推動民生改善,是萊蕪區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8年,全區10件民生實事全面落實,全年民生支出達到2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3.2%。
精準扶貧扎實推進,落實專項扶持資金4484.1萬元、增長30.5%,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6個,年內脫貧1318人,8個市級貧困村摘帽退出。社會保障日益完善,新增城鎮就業5154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750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教育事業優質均衡,“大班額”消控掃尾完成。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大快嚴”集中行動,全區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區,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