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7日舉行的全市“聚力項目建設 加速動能轉換”重點項目春季集中開工活動中,萊蕪區有7個項目作為市級重點項目參與集中開工。值得一提的是,由北京大美親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大美嬴泰紅色文旅綜合體名列其中。
據了解,大美嬴泰紅色文旅綜合體項目以原山東省交通廳萊蕪汽車制修廠廠址為基礎,把紅色教育、研學旅游、工業遺跡、影視拍攝作為文旅重點突破口,提升供給和帶動雙重效應,打造以紅色旅游為魂、綠色旅游為基的全域旅游精品示范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利稅2億元。
這僅僅是萊蕪區做大做強南部山區全域旅游品牌的一個縮影。在此之前,依托原山東人民印刷廠(709廠)舊址建設的山東小三線紀念館早已“開門納客”。從建成開館至今,山東小三線紀念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員,在履行紅色文化教育職能的同時,也叫響了萊蕪區南部山區全域旅游品牌。
從“夢想”到“現實”萊蕪區南部山區全域旅游品牌逐步叫響
作為萊蕪區南部山區,單以旅游產業發展來說,一度“藏在深山無人知”。
這一地區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以生態環境為例,林地、草地的集中區,森林覆蓋率保持在39%以上,是難得的天然氧吧;境內山體眾多,蓮花山、云臺山、筆架山等山脈相連,獨具特色;水資源豐富,大汶河東西橫跨北部,蓮花河、新甫河等支流貫穿南北,鵓鴿樓水庫、野店水庫、溝里水庫等星羅棋布。目前,旅游區內有國家3A景區兩家,2A景區一家。
更加令人向往的是這一區域有魯長城遺址、漢武帝行宮遺址、夾谷會盟、黃巢落馬、安期生傳說等人文景觀,“汶水西流”“宮山夕照”“蒼峽雷鳴”“仙人遺跡”“二洞云連”等自然景觀,山東省工委舊址等紅色景觀也初具規模。此外,牛泉花椒、高莊芹菜、鄂莊肴肉等特色產品也為這一地區發展旅游業注入了更多內涵。
然而道路不通、各自為戰、特色不明等客觀實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阻礙了萊蕪區南部山區旅游產業的發展。
一切在去年有了根本轉變。
一條總投資2億元,東起高莊街道后坡村,西至牛泉鎮圣井村,全長30.5公里的環山旅游大道讓萊蕪區南部山區旅游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得益于這條道路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涌入這里。
同時,為進一步加大萊蕪區南部山區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力度,去年,萊蕪區組建了南部山區旅游開發指揮部,成立了山東嬴泰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聘請北京大地風景規劃設計院,進行全域規劃、統籌謀劃,加快整合山、水、林、茶、文化、宗教等區域旅游資源,集中開發“四大板塊”“五個龍頭”“23項重點”,打造一步一景一韻味,全力叫響“齊魯古長城、云臺蓮花境”旅游品牌。從“各自為戰”到“抱團發展”產業如何發展有了“硬杠杠”
有點有面有特色,建設“錯落有致”的精品項目成為萊蕪區南部山區旅游業發展的代名詞。
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導下,南部山區被規劃出山水度假、文化旅游、山水運動和休閑農業等板塊,重點開發休閑度假、歷史文化體驗、健身美食旅游等新業態,一個國內頂級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大框架開始顯現。
圍繞這一目標,認真編制了南部旅游開發招商手冊,重點瞄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資本密集區,選擇一批精品旅游項目,積極向國內外知名的旅游開發企業推介,吸引優質資本參與開發。選取一線大城市,年內舉辦2次招商推介會,力爭落戶1至2個大項目。同時,積極推進與盈科旅游、長鹿集團等單位的合作。
同時,按照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思路,加快發展以觀光休閑、民俗體驗為主的鄉村旅游。建設五福茶園茶旅小鎮、皇龍冠——趙家峪景區和祥溝村度假景區,創建筆架山3A級景區,形成一批宜居宜游的鄉村旅游景點。探索舉辦五福品茶節、龐家莊山楂節、團山—黑峪梨花節、云臺山登山祈福節等節會,通過大力發展節會經濟,進一步提升南部旅游的人氣指數。深入挖掘魯長城、燕子石發源地等傳統文化資源,整合域內古井名木、道觀禪院等資源,傳承歷史文化,講好萊蕪故事。加強革命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推動紅色文化遺存和革命遺址掛牌立碑工作,打造提升山東省工委舊址、709和17號等“小三線”遺址,培育壯大“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新業態。深挖紅色資源,建設709文化產業園、山東省工委舊址紅色教育主題公園等4個項目。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生態優先”成為永恒主題
今年萊蕪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南部山區要“美”,實施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增綠、擴水、修復,叫響“齊魯古長城、云臺蓮花境”品牌。
立足這一思路,萊蕪區將“生態優先”的發展原則擺在了南部山區旅游產業發展的首位。
一方面,堅持規劃引領。嚴控新上項目規劃,做到不規劃不施工,重點完成大南山山楂之戀田園綜合體、蓮花山核心景區國家4A級打造提升等重點項目的詳細規劃。明確生態紅線,協調規劃、環保、國土等部門確定南部山區土地利用現狀及生態紅線,實現“多圖合一”,進一步明晰南部旅游開發的戰略范圍和推進路線圖,不觸紅線有序開發。
另一方面,立足生態優先,建設特色旅游路。依托旅游大道建設13公里的彩色漫道、停車場、景觀植物、服務設施等配套項目,將旅游大道打造成集公路通道、旅游服務、產業帶動于一體的景觀大道。完成尚家莊—孫家莊、坡雁線、張家莊—劉佳林、呂家樓—新張莊4條總長19.9公里旅游支路的建設及收尾工作,實現南部旅游區景觀間的串珠成鏈、串景成線。
同時,按照“目及皆綠”標準,加大荒山造林綠化,實施村莊綠化工程,加快綠化示范村創建活動;加快水系治理,治理溝里水庫、野店水庫、鵓鴿樓水庫和新甫河、蓮花河,構建保護開發相協調的水生態治理體系;結合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村莊連片整治、偏遠山區扶貧開發,加快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山石山沙盜采盜挖整理力度,保護好山石資源。同時,加大旅游道路沿線的拆違清建力度,拆除舊違嚴禁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