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重要內容,健康扶貧一直是各級扶貧單位的重點工作。萊蕪區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工作,一方面堅持?;尽⒍档拙€的原則,全力推動基本醫療衛生資源公平可及,不斷完善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保障機制。另一方面,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實行大病和慢性病分類救治,強化疾病預防控制,推動健康扶貧關口前移。這些好經驗、好做法從貧困戶最迫切的需求出發,“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極大地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就醫難題,深受貧困群眾的好評和擁護,從而真正實現了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的目標任務。
“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對于貧困戶來說,疾病更是影響著他們脫貧的步伐。為了讓貧困人口能夠“看得上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全國自上而下實施健康扶貧政策。萊蕪區在認真貫徹執行各級健康扶貧政策的基礎上,制定了《萊蕪區醫療精準扶貧暫行辦法》《萊蕪區醫療精準扶貧慢病幫扶實施細致》等惠民政策,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奠定了基礎。
《萊蕪區醫療精準扶貧暫行辦法》共制定了15條政策,它們既有承接上級部門的規定動作,也有萊蕪區根據本地實情設計的自選動作。其中,住院不需押金、慢病免費送藥、簽約家庭醫生等多條措施,切實解決了貧困戶的就醫難題,深受貧困戶的一致好評。
貧困戶就醫實行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制度。貧困人口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免收入院押金,出院結算時只支付自負費用。醫保、民政、衛健等部門、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承保機構,每年年初為定點醫療機構預撥部分資金,減輕醫療機構墊付壓力,保證及時支付貧困患者住院診療費用。
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區衛健部門組織各基層醫療機構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健康醫護團隊,團隊與責任片區內所有貧困人口簽訂初級服務包,按照服務包內容提供送藥、上門查體問診等服務。
實行慢病幫扶制度。在取消貧困人口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規定病種起付標準基礎上,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炎、消化道疾病、皮膚病等10種長期服藥慢性病貧困患者實施幫扶。10種長期服藥慢性病貧困患者,根據年度疾病篩查確定的個性化治療方案,經定點醫療機構家庭醫生門診定期診斷,在規定用藥目錄范圍內確定用藥種類,藥品費用在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自負費用全部由醫療精準扶貧專項資金承擔。失能貧困患者或行動困難貧困患者實行“健康醫護團隊”負責制,由團隊中的鄉村醫生到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代領藥品,上門送藥,切實減輕長期服藥慢性病貧困患者醫藥負擔。
實行疾病救助無縫銜接制度。貧困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商業補充保險、重特大疾病救助、醫療精準扶貧兜底等多重保障機制實現無縫銜接、全員覆蓋。
此外,這15條政策還包括實行年度免費健康普查制度,實行門診幫扶制度,實行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制度,實行出區域治療轉診制度,實行醫療精準扶貧資金制度,實行住院幫扶制度,實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助制度,實行失能人員護理補貼制度等。
這15條政策從切實解決貧困戶最迫切的就醫需求出發,“對癥下藥”,精準到人、精準到病、分類救治,切實解決了貧困戶“病不起”“治不起”的難題。
“通過整合現有各類醫療保障、資金項目等資源,提升健康扶貧整體效果。最終實現的主要目標是,貧困人口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大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保障,個人就醫費用負擔大幅減輕,確保不出現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萊蕪區衛健局健康扶貧辦公室負責人陳華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