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這樣一組數據:
2020年,萊蕪區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24.7億元、增長155.8%;
26家企業分別被評為全市先進制造業領軍企業、實體經濟領先企業;
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17個,完成投資56.7億元、增長83%;
泰鋼、九羊蟬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新增“四上”企業183家、上云企業500家;
全年新開工過億元大項目82個,在建項目150個,12個項目入選省重點、38個項目入選市重點,20個項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
數據的背后是萊蕪區實體經濟的全面發力和動能轉換的不斷提速,為萊蕪區爭當強省會建設發展排頭兵,實現“從趕上、超越到引領”目標注入了不竭動能;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萊蕪區實現“從趕上、超越到引領”的關鍵之年。如何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確保實現良好開端,至關重要。
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動員大會提出,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奮斗姿態,推動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開好局起好步。對于萊蕪區來說,就要拿出“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斗志,深入開展“跨越提升年”活動,全面開展“十大提升競賽行動”,奮力爭當強省會建設發展排頭兵。
實現這一目標,發展實體經濟是關鍵,實業強區和動能轉換是必由之路。
經過幾年的接續發展,萊蕪區實體經濟已全面起勢,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傳統動能轉型升級,下一步,關鍵在如何保持發展定力,圍繞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做足文章,全力變起勢為勝勢。
早在今年年初,萊蕪區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聚力“東強”崛起,全力突破實體經濟。圍繞這一目標要求,萊蕪區全面對標“東強”戰略,扛起“東強”擔當,堅持以工業經濟為核心,突出高端引領、鏈式發展、集群培育,加快建設黃河流域先進制造業中心。
打造產業地標
聚焦高端裝備智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高標準規劃建設萊蕪智造新城。強化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龍頭地位,推動項目梯次接續、壓茬推進,確保智能網聯重卡一期達產達效,重卡二期、凱傲叉車建成投產,新開工挖掘機等核心項目3個、美國德馬泰克等配套項目10個,加快構建“汽車零部件+整車+物流”的全產業鏈條。推進豪馳新能源汽車釋放產能,集聚上下游配套企業,規劃建設數字孿生汽車小鎮。
啟動醫藥產業園三期和化藥園區建設,推動華安生物、登勝藥業等企業擴大產能,加快宏濟堂、江中制藥等項目落地建設,盡快做大總量規模。
依托泰嘉不銹鋼項目,啟動建設不銹鋼深加工產業園,推動華燁不銹鋼制管項目盡快落地,招引更多不銹鋼制品企業入駐園區,建設不銹鋼全鏈條產業基地。發揮泰鋼、九羊等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泰鋼加氫站、荷氫新能源等項目建設,完善氫能產業鏈,打造氫能產業高地。
提升產業能級
深入實施“鏈長制”,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技改提升計劃”,鼓勵企業開展裝備更新、技術升級、產品換代,實施煉鐵裝備產能置換等重點技改項目66個,完成投資53億元、增長20%以上。
實施“數字賦能計劃”,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進重點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5G網絡全覆蓋,打造“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場景2個、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項目3個,新增數字化工廠1家、星級上云企業7家。
實施“企業成長計劃”,培優扶強骨干企業,發展壯大小微企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家、總量突破300家,培育“瞪羚”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
實施“品牌戰略三年行動計劃”,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化制定,新增馬德里國際商標2件、品牌指導站2個,參與主持制定各項標準2個。
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計劃”,深入落實關心關愛企業家措施,精準組織培訓,提升綜合素質,讓企業家發展更有信心、創業更有力量。
筑牢發展平臺
堅持把園區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主戰場、主平臺,建立“園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政策措施向園區傾斜、工作力量向園區加強,做強載體、做優功能、做實成效。
萊蕪高新區瞄準“省內領先、國內一流”,聚焦重點產業,“一業一策”出臺扶持政策,加快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建設,積極謀劃高鐵新區,規劃建設科創大走廊,統籌布局一批特色“區中園”,快速推進企業集聚,著力健全產業鏈條,大力擴張產業規模,努力在全國、全省高新區排名中爭先進位。
雪野旅游區高標準辦好“一節一論壇”,加快完善片區規劃,提升沿湖沿線環境,建設環湖步游道等配套設施,增強承載力、吸引力,精心打造濟南“城市會客廳”,真正實現“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
萊蕪農高區大力發展都市農業、智慧農業、精品農業,完善“四園兩基地”規劃布局,啟動建設農業科技創業創新和綜合服務中心,全力辦好第八屆“姜博會”,打造濟南農業產業新標桿。
聚力內生增長,積蓄強勁發展動能。
在抓好實體經濟的同時,萊蕪區將抓牢項目招引“生命線”,圍繞穩鏈、強鏈、補鏈,推行“投促+部門+園區”模式,完善招商政策,繪制招商地圖,聚焦重點區域、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突出領導帶頭招商,強化產業鏈招商、平臺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設立招商驛站,主動出擊,靶向發力,年內引進過億元項目70個,完成招商引資120億元。
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持續開展項目建設競賽活動,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強化全周期管理、全鏈條保障、全方位服務,突出抓好8個省級項目、29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全年新開工大項目50個、投產50個。
提高對上爭取精準度,緊盯國家、省市政策導向,加強項目謀劃包裝,做實做精重大項目庫,加大跟蹤爭取力度,力爭更多項目納入上級“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