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萊蕪區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科學規劃綠色礦山建設

    發布日期:2021-03-26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近年來,萊蕪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國家和省、市自然資源管理部門關于綠色礦山建設決策部署,以促進資源合理利用、優化礦山生態環境為目標,以加大礦山生態保護力度、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礦山地質環境為重點,積極開展全區綠色礦山建設,推動全區礦山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這是我們萊新鐵礦去年歷時3個月建設完成的精礦密閉大棚,配有3個洗車機、兩臺霧炮機,大棚自建成使用以來,我們嚴格封閉儲存管理,同時對廠區的運輸道路及車輛進行清洗和降塵,大大減少了污染物排放。”近日,萊蕪區自然資源局礦管科的工作人員來到萊蕪萊新鐵礦有限責任公司檢查公司新建精粉倉密閉大棚的使用情況時,公司環保科科長柳泰宏在現場高興地說。
      新建成的密閉大棚徹底解決了礦物露天存放的問題,也使得企業的整體環保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萊新鐵礦還充分做到了廢石、尾礦的再利用,充填車間正將尾砂源源不斷打入地下采空區,既提高了回采率又保證了安全生產。對此,萊新鐵礦充填車間黨支部書記高志龍深有感觸:“我們礦石采出來以后,經過選礦環節,尾礦通過地面管路,全部打到采空區,達到沒有廢棄物排放,確保采礦安全。”
      據了解,自2019年開始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以來,萊新鐵礦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綠色礦山工作小組,以礦區環境、資源開發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企業管理、企地和諧等方面作為建設重點,在各級自然資源部門的指導下,經過1年多的努力,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于2020年6月份完成了建設任務,經過核查,萊新鐵礦被評定為國家級綠色礦山企業。
      與萊新鐵礦不同,谷家臺鐵礦則著力建設水資源再利用系統。在谷家臺鐵礦選礦廠污水處理池,一旁是黑黑的選礦廢水,而另一旁則是處理后清澈的可再利用水,實現了廢水循環再利用。
      “這里是我們選礦廠整個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能力可達每小時800立方米左右,選礦廠的廢水進入32米濃縮池加入一些絮凝劑處理之后,所有的廢水就可進行回水再利用,效果非常好”,萊蕪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廠長郭吉才說。
      處理后的廢水,不僅可以用于生產,還可以植樹種草養魚,礦區內可以實時實現空氣和水質檢測上傳,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豐收。郭吉才算了一筆經濟賬,“凈化好的水進行循環再用,每天節約新水約1.9萬多立方米,產生很好的效益。”
      不僅如此,谷家臺鐵礦還著力建設井下網絡基站,在這里實現了井下重點區域的無線網絡覆蓋,通過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實現語音、視頻的實時通訊,能及時匯報作業進度,接收管理人員的作業指令。“我們為每個井下人員配備人員定位卡,在井下主要硐室,安裝了無線數據接收器,實現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全覆蓋,這樣我們就可以隨時了解到,井下有多少作業人員,每個人所在的具體位置,可以做到實時監控,這樣就可以為我們職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萊蕪礦業有限公司谷家臺鐵礦黨支部書記張勇說。
      萊蕪區是省內重要礦產地,礦產資源豐富,礦業開發強度高,歷史上,區內持證礦山高峰時曾達到80余家。隨著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市場對水泥、石材等各種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增,區內建材礦山數量迅速增多,多年的粗放式開采嚴重破壞了地質地貌景觀,自然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轉變礦業發展方式,實現礦業綠色健康發展。為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區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綠色礦山建設和日常監管三大重點,部署開展了系列行動,全區礦業開發管理秩序得到明顯改善,地質環境不斷向好發展。
      綜合整治加力度。制定《露天開采砂石礦山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按照“規范提升一批、淘汰關閉一批”的思路,從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水土保持、爆破作業、交通運輸、林業保護、稅費繳納等8個方面進行綜合整治,聯合應急、水利、交通等部門對礦山整治情況開展驗收,對主動退出和驗收未通過的礦山企業,責令其限期開展恢復治理工作。通過整治行動,成功將現有持證露天礦山壓縮至2家,礦山開發利用逐步實現規范化、集約化、可持續化,礦業發展格局進一步得到優化。
      綠色建設再推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綠色礦山部署決策,積極與企業對接,幫企業算好“經濟賬、生態賬”,鼓勵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推進過程中,一方面指導礦山企業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行業標準開展建設,進一步補齊短板、擴大優勢,將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保護的措施貫穿于資源開發全過程;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深挖現有礦山潛力,具備條件的進一步調整生產規模,充分釋放產能,著力構建規模適宜、綠色發展、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集約高效的綠色礦業發展格局。經過多方努力,實現現有國家級綠色礦山3家,省級綠色礦山4家,其他具備建設條件的礦山也都通過了市級第三方評估,完成了綠色礦山建設。
      日常監管不放松。聘任15名專業覆蓋面廣、專業知識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專業人員作為礦山督察員,制定印發督察工作任務,重點督察是否超層越界開采、是否按照開發利用方案開采、“三率”情況、儲量動態監管、地質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治理、露天揚塵污染防控等,定期印發督察通報,保證督察效果。通過督察員督察、科技管礦、信息公示、儲量年報等方式開展動態檢查,督促礦山認真落實相關制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增強采礦權人依法辦礦、依法治礦、依法管礦的自覺性。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一方面指導礦山企業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和標準繼續建設,補齊短板、擴大優勢,將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保護的措施貫穿于資源開發全過程;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深挖現有礦山潛力,充分釋放產能,著力構建規模適宜、綠色發展、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集約高效的綠色礦業發展格局。”萊蕪區自然資源局礦管科科長楊建表示。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