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民生支出60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82%,15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
全區落實各類資金11.02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15萬人,開展技能培訓2.38萬人次。
高中教育資源加快優化整合,建成標準化家長學校80所、標準化考場605個,完成校園提升工程5所、操場10處。
提升改造“四好農村路”342公里,完成農村通戶道路硬化690萬平方米。
……
2021年萊蕪區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數字,成為百姓幸福生活的標尺,見證著萊蕪區民生事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區劃調整以來,萊蕪區緊緊抓住市委市政府著力推動原萊蕪地區融入省會發展格局的歷史性機遇,實現思想觀念與濟南同頻共振、體制機制與濟南快速接軌、民生保障與濟南等高對接,上下行動與濟南步調一致,區劃調整紅利逐步顯現,其中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紅利逐步顯現。
喜 就業創業繪就溫暖民生答卷
早在今年年初,萊蕪區政府就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和7%。萊蕪區人社局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目標,在推進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創業政策、職業技能培訓政策落實上下功夫,用最樸實的行動,將一幅民生畫卷展現在群眾面前。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上好日子,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期盼。區人社局通過不斷擴大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范圍,強化針對性幫扶,著力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援助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就業,鼓勵困難人員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對用人單位與就業困難人員訂立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補貼等,著力解決就業問題。據了解,2020年以來,全區共新認定就業困難人員6183人,發放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2971.41萬元,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1340.84萬元。
同時,充分發揮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創業扶持政策,著力減輕勞動者創業成本。據了解,創業擔保貸款個人額度提高至20萬元,合伙不超過6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全面降低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創業崗位開發補貼申領門檻,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可分別申領2.4萬元、3000元標準的一次性創業補貼等。
下崗職工張萍幾年前走上了創業的道路,麻辣燙店在她的期待中開業,希望能靠這個店,讓生活質量實現大提升。但創業不能只是一腔熱血,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周轉問題,近段時間張萍就遇到了這個難題,據張萍介紹,當時她的店鋪幾乎支撐不下去了,一籌莫展的張萍甚至萌生了放棄的念頭,萊蕪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創業科石紅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不但主動幫她申請了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并按規定年限財政全額貼息,還在疫情期間協調減免了房租,幫她順利渡過了難關。2020年以來,全區共為2813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18億元,2020年發放額度位列全市第一;為1795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等資金3846.2萬元。
在融合步伐不斷深入推進中,相信萊蕪區人社局在就業創業方面會帶給群眾更多的驚喜。
暖 養老服務體現炙熱民生情懷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升惠民養老服務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養老服務工作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省會城市副中心的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具體實施中,區民政局堅持“民政愛民、民政為民”這一主線,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區劃調整以來,萊蕪區時刻向濟南看齊,不斷豐富為民服務項目,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民情懷一以貫之,民生的幸福底色清晰明朗。
5月20日14:30,在萊蕪區清馨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活動室里,十幾位老人午休之后,聚集在活動室里自由活動。他們有的躺在按摩椅上看電視,有的四五人一桌打撲克,有的喝著茶聊天。60歲的王桂英是清馨園社區公益崗的工作人員,也是服務中心重點照料的老人之一。王桂英早年喪偶,女兒有精神類的疾病。作為社區生活困難人員,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韓媛、徐嘉敏隔三岔五就到她家里看看,有一次王桂英在家里掛了7天吊瓶,她們就陪了7天。
舉起相機對著她拍照,王桂英面帶笑容,并豎起大拇指,感激地說:“這里工作人員服務得真周到。平時也沒個說話的人,她們就是我的親人。”
除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鄉鎮養老服務機構也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方下街道耿公清村幸福大院可供60余人吃飯,還配備文化娛樂活動室,方便老人們下棋、看報、鍛煉身體。“每月的初九、十九、二十九到村里的幸福大院吃飯,還能和老姊妹老弟兄們拉呱說話,真是太好了,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80多歲的趙子亮老人高興地說。
去年,萊蕪區就建設完成25處農村幸福院,完成經濟困難老年人適老化改造352戶。發放一次性運營補助20萬元,幫助養老機構渡過疫情難關。從老年人的生活狀態不難看出,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到他們。
實 醫療保障提供豐盛民生大餐
疾病,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而又不可避免的詞。在疾病治療中,醫保怎樣使用、報銷比例是多少,是絕大多數患者和家屬較為關心的話題,因為這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健康保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區劃調整之后,萊蕪區加快推動醫保“市級統籌”,自2020年1月1日起,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在濟南市域內實現參保范圍、籌資標準、待遇水平、基金管理、經辦服務和信息管理“六統一”,生育保險和職工醫保合并實施全面推進,醫保紅利持續釋放,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市級統籌帶來的實惠。
據了解,目前醫保待遇更有保障。萊蕪區參保職工在濟南市范圍內就醫不再辦理轉診就醫備案手續,取消個人首先自付部分,總體報銷比例明顯提高,個人自付比例顯著下降。職工住院享受基本醫保和二次報銷等各項醫保待遇,門診享受門診慢性病和門診統籌待遇。例如:萊蕪區參保職工王某某,因腦干出血住院和門診治療,2017年至2019年共發生醫療費用935592.88元,個人負擔258882.33元,報銷比例為72%,個人自付比例28%;2020年市級統籌后,發生費用197476.24元,報銷金額189708.06元,個人自付7768.18元,報銷比例達到96%,有效減輕了個人負擔。
“市級統籌”后,個人賬戶管理也更加規范,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這些紅利,對于一個有疾病患者的家庭而言就像一縷陽光,驅散了他們心里的陰霾和寒冷,無疑是最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保障。
……
就業、醫療、養老,只是萊蕪區構建民生大格局的幾個亮點、一個縮影。夢在前方,路在腳下。我們欣喜地看到,萊蕪區正搶抓區劃調整的重大機遇,不斷為新一輪更高質量的民生事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融入濟南省會這座城市的民生底色將更加絢爛,一座人民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的現代化城市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