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歷城:讓優秀文化成為發展之魂

    發布日期:2018-04-1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時代主題。
      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傳統文化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
      近年來,歷城區委宣傳部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該區以“國學堂”為平臺,以“讀經典、做好人”等主題實踐活動為引領,以評選表彰群眾文化領頭人為帶動,為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平臺、建渠道、找方法。目前,該區以國學堂、孔子學堂、道德講堂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學習平臺基本覆蓋轄區所有街鎮和區直部門;志愿講師隊伍開展講座40余次,聽課群眾達到5000余人……學習弘揚傳統文化在歷城區已實現全民化、常態化、長效化。
      而文化的浸潤更提振了該區居民群眾、黨員干部的精氣神、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作為全區經濟發展“助推器”、社會和諧“黏合劑”的作用越發明顯。2015年,該區贏得“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國字號榮譽;2017年,在濟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歷城7個測評點實現“零失分”。
      搭建平臺滿足傳統文化學習需求
      歷城區作為歷史文化大區和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與經濟快速發展相對應的,是居民群眾對文化的“渴求”。為此,該區積極搭建居民群眾、黨員干部傳統文化學習平臺,在街鎮和區直部門建設國學堂、孔子學堂和道德講堂。
      在全福街道南全福社區,記者看到該社區“國學堂”外面掛著道德講堂、未成年人幫教基地、社區文化中心、家長學校等牌子,墻上還貼著一張“課程表”:傳統茶文化、書法講授、端午節文化……幾乎每天都有課上。“每周課都不一樣,只有書法課是固定的。社區來上課的居民熱情很高,來晚了都沒地方坐。”南全福社區的工作人員說。
      同南全福社區一樣,歷城區共在機關事業單位、農村、社區、學校等建成歷城國學堂70余處。為規范建設,該區為“歷城國學堂”量身制定了“五有”標準:即有統一標識、有固定場所、有必要設施、有規章制度和有規范程序;統一制作了包含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元素的展板。而針對過去學習傳統文化不科學、不規范等問題,該區為國學堂設計了必備和自選兩個環節的規范性學習流程:必備環節分為5分鐘誦讀經典,大聲朗讀經典書籍、篇目原文,講解原文含義;1分鐘自省自悟,根據所學內容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思考如何改正提高。自選環節是除了必備環節外,各單位再選擇適合自身的形式開展國學經典學習交流活動。
      除了歷城國學堂,歷城區還建成孔子學堂9處。傳統文化學習平臺搬到了居民“家門口”,群眾傳統文化學習的參與度、熱情度提高了,傳統文化也自然而然滲透到了居民的生活中。
      主題活動燃起傳統文化學習熱情
      在搭建傳統文化學習平臺的基礎上,歷城區精心策劃活動,提升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從實踐和互動中激發起群眾學習熱情。
      2015年,歷城區本著“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啟發群眾”的初衷,開展“讀經典做好人”主題活動。活動分為“讀、說、評、樹”四大類活動。“讀”就是讀經典,采取專家講解、志愿者輔導、個人自學等方式,引導大家養成閱讀國學經典的學習習慣;“說”就是說體會,圍繞所學經典,讓群眾當主角講心得、談收獲,以說促行,做到知行合一;“評”就是評先進,在全區范圍開展學習經典先進單位和優秀積極分子評選表彰活動,讓讀經典、做好人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樹”就是樹典型,選樹一批學習傳統文化形式好、成效好、反響好的單位和個人典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帶動群眾學經典做好人。
      通過該活動的開展,歷城區活躍起一支傳統文化志愿講師隊伍,他們結合社會現實和自身感受為群眾講傳統道德禮儀課程,截至目前聽課群眾達5000余人;評選出一群文化帶頭人,他們層層傳遞文化力量,傳播文化魅力,群眾對身邊的文化名人認可度越來越高;打造一批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示范點,形成了可學習、可復制的典型經驗。
      而這一系列點面結合、豐富多彩、貼近群眾的基層活動,也讓傳統文化在歷城區落地生根,浸潤到居民群眾心中。
      文化自信擎起發展新高度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帶來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方面的連鎖反應。在歷城區對標全市重點工作方面,文化積淀讓前進的步伐更加穩健,文化自信擎起了發展的新高度。
      2017年,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歷城區深入挖掘歷城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扎實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活動,深入開展春節、中秋節等民風民俗活動,適時舉辦“書香歷城”文化藝術節,用優秀文化滋養文明,提升全區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7個創城測評點“零失分”。
      文化自信也讓歷城發展更有潛力和底氣。該區華山片區因文化底蘊深厚,在棚改舊改、城市更新等全市重點工作中打出“文化牌”招商引資,成為全市片區發展的“標桿”,為打造全市攜河發展的“橋頭堡”奠定了基礎。而該區潘田片區也是借“文化”之力引來“金鳳凰”,總投資630億元的萬達文體旅游城項目在此落戶,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十多個萬達文旅城項目中設施最齊全、技術最先進、最具國際化的項目。
      目前,歷城區還在持續不斷地創新方法,讓傳統文化在居民群眾、黨員干部中傳播得更廣、滲透得更深。
      該區編輯出版發行了《歷城鄉賢文化》(壹、貳),《感動人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故事讀本》、《辛棄疾少年傳奇》等11本歷城鄉賢文化系列書籍,免費發放至全區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學校,全區農村、社區,促進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出資近30萬元購買100臺國學點播機,免費發放至各國學堂、孔子學堂及部分單位,點播機內容涵蓋傳統文化名家講座、歷史人物解讀、國學國粹講解等,參觀時游客可任意點播內容,隨時學習,實現了學習傳統優秀文化活動常態化。
      下一步,該區還將借鑒漢字書寫大賽、詩詞大賽等深受群眾喜愛的形式,策劃符合歷城區實際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傳統文化,參與主題活動,自覺養成學習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本報記者 李小夢 通訊員 張鵬)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