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份,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35366萬元,同比增長30.34%,增幅全市排名第二。”日前,歷城區公布財政收入數據,從數據可見,該區保持了財稅收入高增速長。同時,該區稅收比重達到92.28%,同比提高5.07個百分點,經濟持續走強態勢明顯。
財稅收入上的累累碩果得益于歷城區精心培育的項目“金種子”“好成色”,也得益于該區全力打造的營商“好環境”。今年以來,該區以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為核心,深耕項目建設,放手政務服務改革,不斷釋放產城融合發展活力,在贏得發展先機的同時,更在全市“四個中心”建設中走在了前列。
培育財政持續增收的“金種子”
如果說財稅是經濟發展的“果實”,那優質項目就是“金種子”。歷城區向來重視項目建設,將優質項目視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涵養良好稅源的關鍵,集中各類資源促進好項目快速生長,開花結果。
翻開歷城2018年項目建設計劃表,216個項目中,截至4月底已開工121個,完成投資136.5億元,開工率達56%。其中,25個市級重點項目,年計劃投資358.6億元,已開工項目23個,完成投資104億元,開工率達92%。帶動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3%,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連續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打造項目建設的“好成色”
歷城項目建設的高質量不僅體現在開工率上,更體現在項目成色上。
突出城市經濟中現代服務業特色,歷城區216個項目中,三產項目206個,占比超過95%,這其中就包括目前正在內外裝修的萬虹廣場項目和榮盛時代國際項目。萬虹廣場項目投資15億元,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工業北路經濟帶集商城、酒店、公寓于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榮盛時代國際項目則集商場、寫字樓、公寓于一體,超過37萬平方米的建設面積使其成為泉城首席都市情景街區綜合體。
狠抓實體經濟項目是歷城項目建設中另一出“重頭戲”。臨港國際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順利推進,將建成臨港開發區高端制造業的集中承載地;耀華節能安全建筑裝飾玻璃加工建設項目年內計劃投資2億元,1-5月份完成投資0.1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億元的齊魯制藥制劑園區項目,目前完成投資1.8億元。數據顯示:歷城區年內計劃投資11.85億元的四個重點工業項目,1-5月份累計完成投資2.22億元,同比增長31.4%。在經歷工業經濟去產能的陣痛后,歷城區實體經濟正經歷由依靠數量規模到主打質量效益的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成為財政持續增收最穩定的支撐點。
營造服務發展的“優環境”
服務生金、環境聚財。歷城區把優化發展環境根植到發展理念中,落實到“放管服”改革實踐中。該區以打造“十最”政務環境為目標,不斷優化審批程序,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服務環境。
從與產業發展和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政審批業務改革開始,歷城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施了“一窗受理”和“只跑一次”政務服務,實施前臺受理、后臺審批、統一發證的政務服務新模式。該區政務中心的每個窗口都能辦理所有行政審批業務,群眾無論辦理什么業務,在一個窗口提交材料即可。前臺窗口將材料分至各審核后臺,審核完成后,證件由發證中心通過快遞統一寄遞到申請人手中,實現了無差別一窗受理、無條件只跑一次的“兩個一”辦理流程。
創新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在方便群眾辦事的同時,也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為項目成長贏得了時間。據了解,歷城區政務服務新模式運行首日,受理申請97件,當日辦結67件,辦結率較之前提高了12.27%。同時,到中心辦事等待時間由過去的30分鐘-45分鐘縮短至10分鐘以內,滯留時間壓縮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