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打造“山大路科創平臺、黨建平臺”掀起片區“科創革命”

    歷城創出城市更新“科創模式”

    發布日期:2019-03-25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變了,真的大變樣!近來,經過歷城區山大路片區的市民無不為眼前的場景所驚嘆!
      以往,山大路片區在人們心中留下魚龍混雜的印象,在2018年底被徹底顛覆了。一場以“城市更新”為主題、以科創為核心的變革正在這里持續上演——“山大路創新創業一條街”項目:
      曾經外表陳舊、產業混雜的利農汽配城,在原結構基礎上全面改造,變身為“創客公園”,集創業辦公服務、科技產品零售體驗、商務生活創意餐飲體驗等于一體;曾經業態低端、名不副實的科苑大廈,經過騰籠換業,變身為“城市青年創客中心”,充分利用片區教育、科技資源優勢,搭建起高校、政府、企業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平臺,打造科創產業項目孵化器,筑起“政產學研金服用”融通體系……
      這場面貌和內涵雙提升的變革,僅用了100天時間,展現了歷城區抓落實的速度,是貫徹落實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積極落實全市抓項目促發展的體現。
      在歷城區委、區政府的指導及大力推動下,由歷城區科技局、濟南萬科與山大路街道辦事處三方聯合推進,創新發展思路,積極引入市場“活水”,激發出老街區與百年高校的新活力,成為全市首個由社會資本運營的科創項目,打造服務全區甚至全市的“科創平臺、黨建平臺”,體現了歷城區城市更新的力度、速度和深度。
      “城市更新”成就了山大路片區的“內外兼修”;而歷城人也用實干和智慧,創出了一條城市更新的“科創模式”。
      掀起科創革命
      政府、企業、高校“三方聯動”
      打造新舊動能轉換項目
      被稱為山東“中關村”的山大路商圈,之前其實并不“夠格”:雖然背靠山東大學優質科研資源,但卻幾乎沒有產學研融合案例;雖然匯聚大量科研人才,但卻沒有一個像樣的科創平臺;雖然前沿科技類產品繁多,但卻沒有自我研發能力;雖然商鋪密集,但卻大多是低端、小散業態……這與歷城發展需求以及高校人才發展需求格格不入。
      其實,早在2017年下半年,歷城區就開始積極探索城市社區樓宇經濟建設新模式,意在挖掘和整合城區內各種優質資源和環境,努力營造載體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新格局。而擁有高校資源和科技發展基礎的山大路片區,成為不二選擇。
      沒過多久,時機來了。
      2018年,“城市更新”被列入全市“1+454”體系,歷城區作為爭當全市走在前列的排頭兵,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掀起了一場以城市更新為主題的山大路商圈科創革命:打造山大路創新創業一條街——“萬城科創園”項目。
      什么樣的才能叫“創新創業一條街”?該項目如何運作才能更有活力?怎樣為全區甚至全市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針對一系列問題,歷城區想到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高校參與”的三方聯動模式。
      歷城區經過多方考察,在區科技局的牽頭下,引進了濟南萬科共同參與。為幫助該項目打造成為真正具有科技含量的雙創載體,市科技局安排專人與濟南萬科項目團隊進行了多次對接和溝通,在具體業務領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2019年2月14日,該項目負責團隊到市科技局進行了專門座談對接,市科技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在聽取了項目進展情況的匯報后,給予了充分認可和肯定,并對該項目下一步的定位指出了明確方向,同時在相關政策上也給予了全面的介紹和指導。項目組負責人表示,將認真研究并掌握相關政策,按照政策導向進行打造和發展,力爭使該項目真正成為歷城區科技創新的亮點和標桿。在整個項目打造過程中,三方各顯其能:濟南萬科出資,進行前期開發建設,搭建科創平臺,推動后期項目的運營;政府堅持政治引領,做好對接服務,提供政策孵化支持;高校積極融入,導入科創前沿技術,謀劃產學研融合項目。
      2018年2月,濟南萬科、山大路街道、歷城區科技局簽訂三方合同,“萬城科創園”項目正式啟動。
      搭建科創平臺
      辦公、生活、創業“三位一體”筑起全新科創“生態圈”
      “萬城科創園”項目主要分為四個地塊,打造辦公、生活、創業三位一體的新科技生態產業圈。
      一號地塊位于山東大學西側,是原成大科技長廊,占地2000平方米。該地塊打造主題為“山大1901”,建設慢生活科創街區,進行科技產品展示、互聯網新零售及生活服務體驗等,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高品質商務配套,服務山東大學、周邊企業、常駐居民等人群的商務、生活需求。
      二號地塊位于山大路中間地帶,是原成大汽配城,占地8000平方米,有7個二層獨棟小樓。該地塊打造主題為“創客公園”,將徹底改變原有汽配、餐飲、圖文音響等雜亂業態,提升為聯合創業辦公服務、科技新零售體驗、商務生活創意餐飲體驗等,為企業、辦公、商務人員提供科技生活新體驗。
      三號地塊為科苑大廈,占地3萬平方米。該地塊打造主題為“城市青年創客中心”,是創新創業一條街項目的“科創心臟”,將打造大學生初創辦公+IT創客空間,并充分利用山東大學科技、人才資源,為科技型企業、成長型企業、新舊動能轉換企業,提供孵化平臺、聯合辦公、創客空間、投資基金、企業管理咨詢、共享會議等各類服務。
      四號地塊位于山大路街道辦事處辦公樓附近,為儲備地塊,計劃經過改造,打造成城市青年家計劃,建設長租公寓,為人才提供創新居住體驗。
      激活科創元素
      人才、資本、項目“三元融合”
      推動產城融合提質增效
      “山大路創新創業一條街”項目的產業定位,是積極培育眾創空間、眾創聯盟、創業社區等新型科技孵化器,構筑“人才+資本”、“科技+資本”、“項目+團隊”的科創新模式。
      那么如何做到人才、資本、項目“三元融合”呢?記者采訪濟南萬科相關負責人了解到,歷城區以黨建為紐帶,以產學研為依托,以創客中心為平臺,吸引社會資本,打通企業和高校的融合通道,為人才、資本和項目連心搭橋,力爭打造“政企學研全服用,北斗七星共發展”的科創新模式。
      2018年,山大路街道積極開展“紅色壹圈”黨建活動,幫助具備單獨建立條件的“兩新”組織全部組建黨組織,將正式黨員不足3名、暫不具備單獨建立條件的“兩新”組織成立聯合黨支部,實現兩個全面覆蓋。該活動共建成山大路街道轄區內10個紅色壹圈服務站,縱向串起街道黨工委、社區、“兩新”組織的黨建脈絡,橫向為社區、駐街單位、企業、院校、各級黨員群眾搭起15分鐘共建共享服務平臺。
      以黨建為紐帶,歷城區通過“紅色壹圈”活動,搭建起濟南萬科、山大路社區和山東大學的連心橋,打通人才、資金、項目融通渠道,并堅定了該項目的政治引領,幫助企業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紅色壹圈”活動啟動后,濟南萬科各團隊和山大路街道各社區,分別與山東大學各科系建立起一對一的科創服務體系,及時將產學研項目導入城市青年創客中心,并推動項目孵化。
      同時,在歷城區科技局的大力推動下,成立了項目專班,安排專職人員常駐科苑大廈的產學研聯合辦公室,負責與萬科的對接、協調和服務工作;選派1名業務骨干到山東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掛職一年,負責山東大學與山大路創新創業大街項目的對接和服務工作。
      此外,科苑大廈負一層的創客空間搭建起產學研融合平臺。記者看到,該平臺設置了針對不同模式的創業空間,對于個人,提供“卡位”式辦公區域;對于多人團隊,提供獨立辦公室。不僅如此,創客空間的公共區域免費開放,為高校創業團隊提供舉辦論壇、創業模擬的實戰空間,目前公共區域每周都會舉行創新創業活動,真正實現了高校資源與地方資源的利用與融合。
      通過這一系列部署,歷城區激活各方科創元素,融合發展,并實現了政府充分支持、參與、引領項目建設、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產城融合工作提質增效。
      引領科創發展
      落實、實干、擔當“三月效率”點燃活力魅力歷城科創引擎
      “山大路創新創業一條街”項目分三期逐步推進,一期作為科創大街的起步區和引爆區,2018年7月正式啟動,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便實現了“開街”。
      “在這100天時間里,正是因為歷城區科技局、住建委、供電、市政、街道辦等多部門的全力支持與共同努力,歷城區和濟南萬科攻堅克難、日夜兼程,才實現百日開街的‘歷城速度’。”濟南萬科相關負責人感嘆道。
      在不改變原有建筑主體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全新設計、外立面改造進行城市面貌更新升級,并通過騰籠換鳥對科苑大廈進行產業提升。就是用這種雷厲風行、敢拼敢搶的過硬作風,快速引燃了歷城城市更新的“科創引擎”。
      記者采訪了解到,該項目二期將對原山大路微山湖魚館院落及街道辦公樓進行拆除,對歷城轄區的山東高科技市場進行城市更新,騰出土地計劃建設為創客空間及長租公寓;項目三期的改造圍繞在山東大學周邊,包括山大北路兩側門頭房和沿街商務樓宇以及山大南門東地塊。
      “下一步,我們計劃用3至5年時間,持續激活整個山大路片區科創點,“點”串聯山大中心校區和山大老校,輻射帶動周邊科創發展的“面”。同時,完善科院大廈孵化中心品牌,依托政府資源,為在此孵化的項目尋找合適的區域落地,讓山大路科創一條街成為全區科創的‘種子基地’。”山大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峰說。
      如今,“山大路創新創業一條街”項目“騰籠”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將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做好科技服務業招商工作,實現“換業”。該項目不僅實現了城市面貌提升的初衷,還構筑了山大路片區全新的科創生態圈,推動了老城區業態迭代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成為建設活力、魅力歷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