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全力改善保障民生攻堅 深化“品質歷城”建設內涵

    發布日期:2020-06-0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6月3日,歷城區彩石高中、市民中心、醫養結合三個項目集中開工。據了解,這些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區域教育資源不足、滿足居民群眾對文化場所需求、引領全區養老行業實現全面跨越發展。作為改善保障民生攻堅的重點工程,這些項目迅速開工建設,不僅彰顯了該區狠抓落實、全力推進全市重點工作攻堅行動的“歷城速度”,還將不斷深化“品質歷城”建設的內涵。
      今年,歷城區貫徹落實全市重點工作攻堅行動,實施保障改善民生攻堅,重點推動“6117”民生工程,全力補齊民生短板,加強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提高群眾滿意度。其中,“6”是指集中建設6項民生工程:歷城區中醫院新院區、歷城新高中、郭店養老院、區市民中心、區委黨校、建設一處公墓。而6月3日開工的三個重點項目就包括在內。
      據了解,歷城區彩石高中項目占地145畝,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總投資7.5億元,主要建設教學樓、辦公樓、公寓、食堂、風雨操場和報告廳等設施,預計2021年8月完工投入使用。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區域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是自貿試驗區教育設施建設的標志性項目。
      歷城區市民中心項目位于歷城區便民服務中心北側,占地約90畝,投資16億元。項目將著力打造“市民文化陽臺”、生態體育主題公園、科技館和規劃展覽館,新建綜合文化中心、文化配套服務中心、文化檔案中心,規劃建設歷城區委黨校、學員公寓、檔案館、方志館、黨史館、老年大學、文化商業和車庫等設施,建成后將滿足周邊市民多維度休閑體驗需求,將成為唐冶片區的靚麗新名片。
      歷城區醫養結合項目位于虞山大道北側,規劃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將建設老年護理服務區、介助養老服務區、活力養老服務區和綜合服務中心,功能布局以老年服務中心和活力養老為核心,南北延展布局介助200床和介護樓200床,構建全方位持續性醫養護理體系,營造家庭化支持性居家養老環境,發揮公益福利屬性,引領全區養老行業實現全面跨越發展。
      日前,歷城區對標省委省政府對濟南發展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圍繞濟南“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定位,確定了以“先鋒歷城”為引領,聚力打造科創歷城、智造歷城、文化歷城、品質歷城的發展思路。其中,打造“品質歷城”,該區將用足“繡花功夫”,做好“精細文章”,堅持高品質規劃、綠化、美化,努力建設高品質宜居魅力之城。
      堅持高品質規劃,該區針對重點街區、重要街道、交通節點、河道、特色建筑的景觀設計,逐個細化改造提升方案,形成具有歷城特色的城市整體景觀體系,塑造“山水相融、精致優雅”的城市風貌。堅持高品質綠化,以增加綠量為目的,聚焦城區生態綠化,以建設花景大道、花漾街區為重點,加快建設世紀大道、虞山大道、雪山路等17條花卉景觀大道,打造萬虹、融創2個花漾街區,建設虞山郊野公園、南臥牛山公園、奧體中路游園等山體公園、社區公園,真正做到“建綠透綠”,提升城市顏值。堅持高品質美化,聚焦“平亮綠美凈齊”標準,加快城市更新,穩步實施棚改舊改、老舊小區改造,開展專項治理和集中整治行動,將每一條街巷道路、每一塊綠地、每一個小區都納入管理之中,著力解決城市環境檔次低、秩序亂的問題,確保市容環境有明顯提升。
      除了提升城市“氣質顏值”,此次重點民生工程集中開工,無疑是對“品質歷城”內涵的深化,讓居民群眾在感受到環境品質改善的同時,切實體會到生活品質的提升,讓幸福感、獲得感更加具象。
      歷城區副區長閆立彬介紹,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在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方面提出了打造“品質歷城”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6117”基礎設施建設,“6”就是涵蓋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關系群眾利益的六大民生工程,“117”即117項關系群眾生活的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年度投資100多億元,全部落地落實。下一步,將加快進度,全力推進各項工程建設,力爭用3-5年時間,著力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增強市民群眾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