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歷城“三河”打造河道治理“新樣板”

    發布日期:2020-08-06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河道寬闊水暢,河堤草坪連片,河邊垂柳依依,河間景觀不斷……這是近日在歷城區楊家河看到的場景,作為歷城區“三河”治理中的一條河,楊家河水清岸綠的河道治理效果已現雛形。
      劉公河、土河、楊家河是歷城區東部三條重要河道,承擔著港溝、唐冶、郭店、董家共103平方公里的防洪排澇任務,但之前一直存在防洪標準低、水質差、水生態環境惡化情況。2018年汛期后,該區開展“三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提升河道防洪標準、建立生態走廊,串聯起區域發展節點。
      防洪標準50年一遇 “三河”河道內水源充沛
      歷城區“三河”綜合治理范圍分兩段,上游段自膠濟鐵路至規劃溫梁路,治理全長13.3千米,進行河道整治、截污治污、中水回用和景觀綠化。下游段位于規劃溫梁路至高新界,總長8.67千米,進行擴挖河道,新建改建部分橋梁,河道一側修建疏浚路。
      看到三條河兩岸綠化已效果初現,河堤上大片草坪接連不斷,游步道邊綠樹品種繁多,施工人員冒著高溫正在打造河道內景觀小品。據悉,截至目前,“三河”綜合治理工程形象進度完成65%,6月30日河道擴挖已完成。“三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將實現50年一遇順利排洪,100年一遇不漫溢河槽,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同時,“三河”治理將有水工程設計作為最核心部分,綜合考慮了攔蓄、中水回用、生態補水措施。建設10-13座攔蓄深度1.5米左右攔水堰,實現全河段水面相接;充分利用唐冶等5座水質凈化廠中水常規補源,預計近期每日可補充中水4萬立方米,遠期可達10萬立方米,滿足生態水量需要;四庫聯通(東湖-白云-杜張-狼貓山四座水庫)生態調水工程可提供每日2萬立方米優質水源,總體調節河道水質。
      防洪、景觀、生態“三位一體” 東城生態風景帶初現
      在“三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中,歷城區城鄉水務局抓住城鄉融合發展新機遇,打破傳統河道治理觀念,將市政園林理念與水利工程相融合,貫徹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理念,將“三河”打造成集防洪、景觀、生態“三位一體”東部城區生態風景帶。
      在治理過程中,歷城區根據河道周邊環境和位置,充分利用水體、植物、園路、景觀小品等園林要素,建設各具特色的河道景觀主題。河道底部設計融合濕地設計理念,河道內遍布濕地島,種植水生植物,投放魚蝦、螺類,重建河道水域生態系統,改善河道水質,建設生物棲息地,增添觀賞性。
      值得一提的是,該區“三河”治理還將傳統文化、歷史民俗元素引入現代水文化,打造“一山一泉二湖三河一城”區域景觀體。其中,一山指的是虞山;一泉指的是雙龍泉;二湖指的是二個新建人工湖;三河指的是劉公河、土河、楊家河;一城指的是濟南東部新城。以“一脈相承,三水聯動,特色分明”為總體布局,劉公河彰顯老濟南風,多栽植柳樹、荷花,適當布設傳統亭廊及鋪裝;土河走現代風,鋪裝采用比較明快的材料和幾何圖形;楊家河將文化科普與自然野趣相結合,打造學校自然生態教育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域、歷城古文化歷程展示區域,共筑河湖連通惠民生,三水聯動潤東城。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