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歷城民歌》專輯首發 彰顯中國傳統文化自信

    發布日期:2020-10-2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10月28日,歷城區舉行“建設‘文化歷城’、保護民間藝術”《歷城民歌》專輯首發活動,該專輯共收錄《繡荷包》《十七八多》《畫扇面》等21首極具當地特色的民歌。
      活動現場,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曹文工,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歷城籍著名歌唱家賈堂霞,精彩演繹了專輯中的11首民歌,清耳悅心、宛轉悠揚,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這是歷城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曹文工說。
      據了解,歷城民歌歷史悠久、形式豐富,有山間小調、船工號子、情歌式小調、童謠、敘述類歌曲等,但基本處于散佚狀態。近年來,歷城區以“保護傳統文化、傳播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為目的,由文化歷城事業部牽頭,歷城區融媒體中心實施,對上世紀60年代搜集保存下來的《歷城民歌選》中的42首歷城民歌進行分類整理和恢復,出版發行《歷城民歌》歌曲專輯,讓瀕臨消失的傳統歷城民間歌曲,成為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活的藝術作品”。
      “歷城區民歌豐富,音樂暢快、大氣,是一種粗線條的美,反映生活、愛情、習俗,極具山東民歌特色,而山東民歌在中國又有很深的影響,因此,歷城區這張民歌專輯,對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貢獻很大。這體現了當地政府很好的文化保護意識和判斷力,知道應該下手搶救民歌,把民歌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同時,在民歌萎縮現狀下,通過政府支持、先輩幫助,以及年輕人努力,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把這些好東西原原本本保存下來、演繹出來,讓后代知道還有這么美的民歌,讓年輕人也能喜歡,把民歌弘揚起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自信。”曹文工說。
      “作為從歷城區走出去的歌者,今天能成為歷城民歌專輯的首唱十分榮幸。我生長于此,對歷城的風土人情很了解,因此演繹起來十分自信。而且在唱的時候,想起了我小時候外婆邊干農活邊唱民歌的感覺,于是就把這種悠然自在的感覺融入演繹過程,唱出來更加接地氣。我們拿到的歌片是手印版的,后來經過加工形成了現在的專輯,風格、語言都融入了歷城當地的特色,并運用了山東民歌特有的滑舌音。”賈堂霞說。
      歷城區對標全市發展定位,提出建設“文化歷城”的發展思路,堅持以文化塑造城市靈魂,打造城市IP,營造文旅場景,發展文旅產業。歷城區民間音樂底蘊深厚、資源豐富,下一步,歷城區將繼續深挖民間音樂題材,對金元散曲、明清雜劇等進行研究,恢復和創新更多的優秀曲目。通過策劃民間音樂節,建設黃河音樂小鎮等項目,不斷擴大影響力,打造“歷城民歌”IP,為濟南“曲山藝海”品牌助力,讓“歷城民歌”走出歷城,讓更多的人喜歡歷城民歌、傳唱歷城民歌,使優秀的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
      據悉,歷城民歌整理保護工作將分步驟持續推進,一期工程以小曲、小調為主,對《四季歌》《畫扇面》《抓子歌》《走姨家》《繡花燈》《小兩口參軍》等歷城民歌進行恢復,請曹文工擔任編曲指揮,中國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伴奏,賈堂霞演唱,7月25日—27日,在北京完成伴奏錄制,10月份完成全部錄制和后期合成工作,并出版發行《歷城民歌》音樂專輯,計劃首次制作發行1000套。此外,歷城民歌《十七八多》和創作歌曲《唱唱俺唐王大白菜》也完成了對歷城區的授權,并將經過重新錄制后同步發行。
      下一步,歷城區還將恢復《歷城民歌選》中其余歌曲,陸續推出《歷城民間歌曲集》《歷城民歌特色音樂課程》,使歷城民歌成為完整的音樂體系。按照文化歷城建設總體布局,結合歷城民歌保護工程,該區將適時策劃黃河音樂節、民歌博物館、黃河音樂小鎮等文化項目,在保護傳承歷城優秀文化的基礎上打造“歷城民歌”IP,帶動歷城文化品牌提升和文化產業發展。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