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非梧桐不棲。”
山東坤力生物疫苗產業園建設項目,可填補山東乃至國內疫苗、抗感染抗體創新藥研發和生產的空白,投產達效5年內產值可達200億元。
面對這只“金鳳凰”,歷城區主動出擊,創新招商方式,僅用三天時間,就探索出6種合作模式,在堅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及嚴格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僅用了2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盡職調查、實地調研、項目招商、落地開工,實現了從無到有。
如果說好項目、好企業、好高校是“鳳凰”的話,那么舒心、順心、安心的發展環境就是梧桐樹。而歷城區則是用優質、細致的服務來培育這棵梧桐樹——打造“服務歷城”服務品牌,瞄準重點項目、駐地高校、駐地民營企業、駐地國有企業、駐地機關事業單位、營商環境等六大主體,調動全區力量,打通部門壁壘,凝聚服務合力,實現“良禽羽翼豐滿、強區高質量崛起”的雙贏。
搭建服務體系 服務六大主體
今年1月,歷城區出臺《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服務歷城”的實施意見》,以打造“服務歷城·歷城最舒心”服務品牌為目標,成立“服務歷城”事業部,調動全區各街道、部門力量,搭建起“為誰服務”“誰來服務”“精準服務”“評價服務”運行體系,主要針對六大主體開展服務:
服務重點項目,圍繞項目快落地、快開工,組建項目代辦團隊,建立專人專項、及時溝通、跟進服務的工作機制;
服務民營企業,強化政策對接,鼓勵企業自主創業,落實企業倍增計劃,培養愛護企業家;
服務國有企業,建立常態聯系服務機制,做好國企投資落地承接,切實解決落地企業實際問題,服務金融產業發展;
服務駐地高校,完善保障師生生活配套、創新創業以及學院學科發展需求,促進成果就地轉化;
服務駐地機關事業單位,提升周邊環境,解決人才引進等問題,并發揮他們資源優勢;
服務營商環境,致力法制誠信、改革創新、優化供給,推進“數字政府”,實現企業服務高效、資源配置最優。
打通信息發布和訴求反饋渠道
服務的前端是獲取需求信息。歷城區依托平時與企業和高校、機關事業單位接觸最密切的14個街道、企業主管部門和關聯部門,分類建立聯絡服務群,發布企業高校發展所需政策、了解相關訴求。同時,該區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庫”,定期開展走訪和調研,多渠道發布政策、搜集訴求,確保政策發布“無死角”,企業訴求“一網打盡”。
“在政策發布方面,街道按照六大服務群體,分別建立聯絡群,有針對性發布相關政策。同時,我們組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庫’,一周更新4次,按企業生命周期分為項目招引、項目審批、落地建設、生產經營、政策兌現等環節,提供精準、精細化服務。另外,針對某些企業找不到、不理解的政策,我們還會專門召開‘惠企政策宣講’,并將比較集中的問題解答做成視頻,發到公眾號平臺。”服務歷城事業部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王桂新說。
利用聯絡群,歷城區不僅向企業發布政策,還能及時了解企業訴求。“街道首先搜集企業訴求,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例如周邊環境等;解決不了的逐級向上反映,多方協調,最多一周給予明確答復。”王桂新說。
目前,歷城區與轄區內1041家規上企業和2246家10萬元以上納稅企業全部建立聯絡群,實現六大服務群體全覆蓋。共收集到項目、企業、高校、駐地機關事業單位反映事項199項,已解決104項,正在積極推進95項。
合力、接力解決問題
“服務歷城”在工作推進中,不打破其他部門平臺原有的工作秩序,對內不細分職責,對外目標明確——解決問題。
在工作保障上,區委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為組長的“服務歷城”領導小組,實行事業部運行機制,由區委副書記為指揮長,區紀委書記,常務副區長任副指揮長,事業部下設綜合協調辦公室和七個專門工作組,全力推進“服務歷城”工作。區紀委監委成立監督保障組,派出18名觀察員對一線干部實行嚴格管理保障推進。
該區把過去工作“串聯”改為工作“并聯”,實現服務上的加速度,例如一個項目或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涉及多部門,由事業部召集各部門加快推進。同時,把過去工作上的點連成一個工作面,實現服務上的系統化,例如政策發布、惠企政策推送,由事業部統一組織進行。此外,把過去的“空白點”“短板”改為有人管,實現服務上的“全覆蓋”“無盲區”。
“服務歷城”品牌建設,彰顯了歷城加快發展、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體現了歷城上下強烈的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其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理念,一個平臺,一種發展驅動力和凝聚力。“下一步我們會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從需求出發,為做好服務,追求更標準、更規范、更實在的服務,把‘服務歷城’品牌做好、做實,為歷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歷城建設省會東部現代化強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動力和保障。”王桂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