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歷城區:統籌發力有效銜接,項目添彩鄉村振興

    發布日期:2023-07-2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7月的蘆南村,伴隨著施工機器的轟鳴,一座現代化的溫室蔬菜大棚拔地而起。與此同時,在彩石街道的潘河崖村,6座溫室大棚主體已完工,工人正在忙著進行骨架焊接、覆膜等工作。在同屬彩石街道的南泉、路相、南宅科、斷笤等6個村,一片片嶄新的光伏太陽能板正在往屋頂上安裝。
      這些項目都屬于今年歷城區實施的銜接鄉村振興資金項目。近兩年來,歷城區立足本區實際,每年投入1100多萬元,用于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項目,有力地鞏固提升了全區脫貧成效,促進了脫貧群眾增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屋頂式光伏坐享“陽光收益”
      彩石街道南泉、路相、南宅科、朝陽、黃歇、斷岧等6個村都地處丘陵地區,村莊地形坡度大,耕地分散,土層較薄,可利用資源較少,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
      針對上述特點,歷城區鄉村振興局調研發現,當地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648小時,平均每平方米年太陽輻射量5086兆焦,每平方米電池組件接收的年輻射量約為1600千瓦時,屬于國家確定的太陽能資源三類地區,具備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的光照基礎條件。于是,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基礎上,決定實施屋頂式光伏電站項目。
      屋頂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成本相對較低,電網接入和運行維護較為簡單,有利于長期穩定運行并獲取較高的電費收益,符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要求。項目總投資250萬元,主要建設上述6村的村辦公樓及幸福院樓頂的6個屋頂式光伏電站。項目建成后,可實現20萬元左右的年收益,在實現村集體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通過安排脫貧群眾看管電站、打掃衛生等工作,增加農民收入。項目已建設完成80%,預計8月完成并網發電。
      特色菌菇種植一招“鮮”吃遍天
      潘河崖村處于彩石街道的丘陵地帶,因受土地規劃限制、水源保護地和森林保護地的政策約束,發展傳統產業類型項目較為困難。歷城區鄉村振興局經過多方調研,最終決定根據當地實際,實施高附加值的特色菌菇大棚種植項目。特色菌菇大棚種植具有“五不爭”,即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產業爭資源的生態優勢,非常適合在當地發展。
      潘河崖村種植棚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80萬元,建設6個高標準、現代化特色菌菇種植棚,每個大棚360平方米。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收益率不低于6%。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每年創造就業崗位幾十個,有效解決當地農民工就近就業問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項目建設完成后,將成為彩石街道特色種植的新亮點,吸引更多年輕人回街道發展,吸引更多游客來彩石采摘、旅游,投資興業,對街道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項目工程已完成90%,預計8月可完工投入使用。
      山地蔬菜大棚采摘休閑把錢賺
      地處港溝街道的港九片區,共涉及河西村、河東村、兩河村、燕棚窩村、雞山坡村、馬家村、石廟村、桃科村、蘆南村等9個行政村。
      近年來,蘆南村發展迅速。“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何推動其他8個村共同富裕成為新課題。對此,歷城區鄉村振興局在考察當地土地、種植作物等資源后決定,以蔬菜種植大棚項目為突破,帶動8個村共同發展。項目計劃總投資744.5萬元,由8個村聯合,在蘆南村和石廟村之間建設一座現代化節能溫室大棚。大棚建成后租賃經營,預計年收益不低于7%。在促進村集體增收的同時,每年創造就業崗位幾十個,有效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
      該項目還可整體融入港九片區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人來采摘、體驗、觀光,為片區發展注入活力。現項目建設已完成50%,預計9月可交付使用。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