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山東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縣(市、區)動員部署會議召開,歷城區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入選“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共富先行區”的區縣。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也標志著高質量和全面發展??吹浇衲暌詠須v城區大放異彩的發展成績,便會覺得,此獎該區理應“收入囊中”——
2月25日,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提前半年開園,濟南數字經濟產業再添一翼,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蔚然成勢;
5月6日,齊魯光谷項目落戶歷城,將作為全市激光產業核心承載區,助力濟南打造“中國激光第三極”;
7月7日,濟南生物醫藥港開園,園區匯聚產業龍頭,形成全產業鏈帶動,濟南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又多了一個強大的“動力引擎”;
8月23日,2023年秋季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在“邦德激光全球總部基地”項目建設現場啟動,上半年歷城區省市級重點項目開工率、完成投資額均位列全市第一;
10月10日,濟南市評出民營企業百強區,歷城區19家企業上榜,數量全市第一……
厚積才能薄發。
歷城區近年來錨定“拉高標桿勇挑大梁”定位,持續推動工業強區、城鄉協同發展,做好主導產業與實體經濟相融、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相融、項目企業發展與招商營商相融等融合文章,將“省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建設目標,融入濟南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之中,彰顯強區擔當。
平臺建設勢如破竹 現代產業發展迅猛
數字經濟、貿易物流、生物醫藥、新興服務業是歷城區近年來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目標,重點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該區將主導產業與實體經濟發展相融,在多年的積累下,今年各主導產業發展均已起勢。
其中,歷城區立足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強大算力優勢,依托齊魯科創大走廊核心區,以打造“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為核心陣地,著力構建“技術+人才+資本+平臺”的全要素產業生態。目前,“創新圈”內已有20余家高能級平臺加速集聚,并且算力達到國際頂級水平——2022年6月,全球超算IO500榜單排名,濟南超算山河計算集群首次位列全球第一;2023年5月,濟南超算構建的驗證性計算集群再次登頂,并大幅刷新了該榜單歷史最好成績,領先以往歷史紀錄15倍。
今年,隨著“創新圈”內兩大園區平臺相繼開園,歷城區“上游算力支撐、中游數據研究、下游產業應用”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逐漸成形:
2月25日,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開園,目前已落戶聯想新視界、鐳神智能、力聚機器人等17家高科技企業,并獲批住建部首批“新城建”示范基地;7月7日,濟南生物醫藥港開園,圍繞“一院三區”發展布局,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聯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濟南生物醫藥研究院”,全方位推動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搭建、專業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前沿行業研究等。高規格規劃建設濟南生物醫藥港,今年24個項目實現集中簽約,目前首批入駐企業將集中入園,醫藥、醫療、醫養“三醫融合”的大健康產業生態逐步形成。
此外,海歸小鎮(濟南·人工智能)成功落戶“創新圈”,省級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創建通過初評,數字產業綜合服務示范基地即將建成,一座齊魯科創大走廊上的“科創新城”“數字新城”“生態新城”呼之欲出。
城市更新創典范 農村產權交易破2億元
今年初,全市首個“盒馬村”項目在歷城區唐王街道落地授牌,給街道帶來草莓產品規范、產業連片、市場擴大、莓農增收等一系列紅利,也意味著歷城區的農業產業發展將與城市需求更加契合;
今年6月,歷城區首屆“村超”舉行;10月,首屆“村BA”舉行,兩個賽事吸引全市各地觀賽群眾上千人次,同時帶動了農文旅融合發展,讓城鄉文化融合更加緊密;
僅一個半月時間,歷城區宋劉片區便完成700戶居民66萬平方米的征遷體量,征遷體量之大、征遷速度之快,引得全市矚目,成為全市城市更新的“典范之作”。
近年來,歷城區統籌把握老城、新區、鄉村的不同形態特點,分類謀劃了系列重點任務,有針對性地推動城鄉協同發展,此次成功獲評全省唯一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共富先行區,實至名歸。
在城市更新方面,歷城區敢破敢立、善作善成,全面打造以4大片區、8個單元、34個重點項目為支撐的“4+8+ N”城市更新體系,涉及轄區25平方公里,惠及9.2萬戶、29.8萬人,實現老城全覆蓋,重點做好“留、改、拆”三篇文章,投資近70億元、啟動16個重點項目,目前四大城市更新片區均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圍繞“留”,高起點規劃策劃洪樓、東風、全福立交橋東、宋劉4大片區,將重點核心區、重點節點區、民生改善區作為全區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圍繞“改”,聚焦老舊廠房,改出新風貌,打造“579百工集設計師產業園”,目前已成為全市最大的潮流文化聚集地;推進“環聯夜市”搬遷改造,目前日均客流量達10余萬人次。圍繞“拆”,實現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良性互動,洪樓片區國際步行街項目作為全市TOD綜合開發試點,成功入選山東省城市設計典型案例。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歷城區以“1+4+4+N”作為鄉村振興總體工作體系。
其中,以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為“1”,將糧食安全、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統籌其后。目前7個涉農街道已全部配齊交易服務人員和場所,實現11大類農村產權進場交易,累計交易1051宗,成交金額達2.54億元,現已成為全市交易覆蓋面最大、活躍度最高的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同時,持續深化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等“四項試點”工作,全區土地流轉率達68.1%,全市排名第一。彩石東泉“山鄉后院”、蘆南村“桃花嶺上”等精品民宿成為市民下鄉休閑度假熱點。謀劃啟動港九美麗鄉村先行區、彩石“五朵金花”、荷花路“水美鄉村”、唐王“種業總部基地”等四大片區建設,重點推進云臺山田園綜合體二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18個農業項目,持續激發共同富裕新動能。
項目開工投資率、百強民企數全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歷城區省市級重點項目開工率、完成投資額均位列全市第一;在近日公布的2023年濟南百強民企中,歷城區19家企業上榜,成為入選企業數量最多的區縣。
鳳凰非梧桐不棲,糧田需沃土才豐。
歷城區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都跑出了“加速度”,可見該區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工作的高質量。
2023年,歷城區緊扣全市“項目突破年”工作部署和全區“4433”工作推進體系,形成臨港開發區、12個重要產業主管部門、14個街道、N個平臺公司“1+12+14+N”上下貫通、橫向協同一體化的招商引資聯動機制。今年上半年,歷城區主要領導同志帶隊赴北京、廣州、深圳、武漢、長沙等城市招商引資13次,推動項目52個,外出招商次數及推動項目數量均居全市第一,有力推動了中建鐵投、藥渡經緯、國聯股份等重點項目落地。同時,該區民營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1.9萬家,民營涉稅市場主體達10.8萬戶,均位列全市第一。
不僅要引進來,還要服務好。
歷城區圍繞全市“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和全市審批服務工作會議精神,提出“1332+N”工作思路,將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全力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一系列助力發展的政策落地落實,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力”——
深化拓展“標準化地址申報+信用承諾制”登記服務,建立涵蓋全區12個街道住宅區與商業樓宇的標準化住所數據庫,匯聚20余萬條更加立體的地址信息,通過智能化數據比對,實現登記系統與標準化住所數據庫、不動產登記信息數據互通;
推進“集群注冊”,支持國有和民營企業、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利用社會資源設立服務企業的機構,為企業提供登記住所、稅務服務、銀行開戶、代理記賬、運營保障、知識產權和企業年報等“鏈條式”服務,通過“集群注冊”模式,解決招商引資項目因住所無法落地帶來的困難,減少中小企業運行成本;
在全市率先推行社會組織全生命周期服務新模式,推行“一件事”集成服務,實行社會組織登記零成本服務,推出“到期換證”人工提醒服務;
深化數字政務改革,創新“歷小捷”智導服務。積極響應數字濟南建設號召,開發“歷小捷”智導系統,為企業群眾提供商事登記企業個體兩大門類6個事項、21個頁面的自助辦理引導,為企業群眾解鎖多場景智能辦事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