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堅持黨建統領“四治”并舉

    歷下區打造村居治理首善樣本

    發布日期:2018-10-1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歷下區智遠街道林家莊黨支部書記林玉成從沒想到,一個僅有265戶、710人的小村莊能和紅星美凱龍集團這樣的企業巨頭搭上關系,目前已經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自今年5月起,作為20個幫聯部門之一,歷下區投促局就下沉至林家莊,多次討論研究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最終為林家莊和紅星美凱龍集團牽上了線。
      這只是歷下區“一統四治”工程中“共治”的一個事例。針對城郊村居治理中存在的黨組織戰斗力不夠強、村集體經濟活力不夠足、安置小區環境衛生難根治等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文明提升等問題,歷下區沿著黨建統領為主線的思路,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大領域的工作推進組不等不靠、整合力量、持續跟進、集中攻堅。46個區直部門、13個街道全部參與,隨著各方力量向村居匯聚、各級政策向村居傾斜、各類資源向村居下沉,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城郊村居治理成效初顯。
      黨建統領把握方向基層支部“硬”起來
      與城市社區相比,城郊村居承載著歷下未來發展的希望,但快速發展也給村民觀念帶來了重大沖擊。如果不加大力度解決村居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薄弱環節,就可能成為制約發展的“天花板”。
      聚焦姚家、智遠、龍洞三個街道的20個村,歷下區14名區級領導、32名街道班子成員靠上包街聯村;16名機關干部下沉擔任“第一書記”;87人組成16支工作隊常駐村居……去年6月,歷下區出臺《關于規范基層黨的組織生活的意見》及配套的6項規范化建設制度,形成“1+6”制度規范體系,城郊村居黨建工作不斷晉位。今年,歷下區又以基層組織建設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為契機,強堡壘固根基,推進城郊村居黨建工作繼續升級。一方面,各下沉部門、包聯干部指導村黨組織過好組織生活,全面推行主題黨日,抓嚴抓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嚴抓“規范化”;另一方面,對全區20個村逐一排查,對換屆后的274名村居“兩委”候選人資格聯審情況進行倒查,及時將不符合條件人員排除在外,保證基層干部隊伍純潔性。7月,龍洞街道石河嶺村黨支部、姚家街道姚家村黨委書記張濤、智遠街道林家莊黨支部書記林玉成,先后被評為全省出彩型黨組織和全市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
      自治共治聚焦發展村居建設“活”起來
      自治修內功,共治聚外力。二者共同作用于城郊村居的經濟、民生等各個方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對于城郊村居來說,村民愿不愿意參與、參與形式豐不豐富、民主管理到不到位,既關系著黨組織的凝聚力夠不夠強,更關系到村民能不能擰成一股磅礴的發展力量。目前,由區委組織部牽頭,在區民政局等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全部村居“三委三會”自治機制已趨于健全,事務類和“三資”類村級重大事項“雙十清單”已梳理形成,共開展議事180余次,推動自養地建設等65條疑難問題妥善解決。尤其是涉及每位村民利益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也已全面進入清產核資和成員界定階段。
      在共治領域,歷下區民政局牽頭,以“三幫三促”活動為載體,20個區直部門帶著資源對接村居、東部三個街道班子成員壓實責任指導村居、20個城市社區帶著經驗幫聯村居。除區投促局為林家莊和紅星美凱龍集團牽線搭橋外,區衛計局為孟家村開展健康義診,區商務局幫助窯頭村二期珠寶城項目引入運營商,區城管局安排人員定期為丁家村大集清掃垃圾。街道班子成員則對幫包村居實行“一包到底”,每名幫包村居的班子成員每周到村工作時間不少于1天,每月至少聽取1次“兩委”班子工作匯報,每季度至少召開1場干部群眾座談會,每年至少走訪100戶村民。社區幫聯是城市社區與城郊村居的一次大范圍交叉掛職,以互通有無、交流經驗為目的,實現了黨建活動聯辦、業務工作聯培、文體活動聯動。其中,泉城路街道芙蓉街社區就把心理疏導站開到了龍洞街道龍洞村;大明湖街道縣西巷社區連黨務工作學習培訓都與姚家街道漿水泉村共同開展……
      法治德治提升文明村民生活“美”起來
      法治滌塵,德治潤心。城郊村居與城市社區的區別之一,就是快速發展導致了村民向市民過渡過程中思想轉變的陣痛。瞄準這一痛點,歷下區雙管齊下,法治劃底線,讓村民增強安全感;德治揚文明,讓村民增強幸福感。
      目前,歷下區20個村居全部配備基層法律服務者、法律顧問和人民調解員;“雪亮工程”一期、二期完成,建設視頻監控6330個,所有監控信號接入省、市政法綜治平臺;全區村(社區)范圍內共劃分773個網格,并把黨建與綜治等各類網格整合,實現多網合一,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由區委政法委牽頭,集中優勢資源,集法律服務、治安防控、網格管理三位一體的工作合力已經形成,在法治領域內形成了集中突破的局面。
      德治領域也是精彩紛呈。姚家街道在失地農民服務中心設立了山東大學姚家教育基地、孔子學堂、鼎山學堂,打造了文化家園;智遠街道鄧家莊提出“黨建引領、孝德治村”的思路,打造圖文并茂的“孝文化一條街”,以“孝文化”涵養民風;2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街道分中心、20個村居實踐站全面建成……村民有了更多的活動陣地。牽頭部門區委宣傳部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大力實施道德素質、社會風尚、文化惠民工程,推進村民道德素質和村居德治水平不斷提升。
    編輯:姚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