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歷下區委宣傳部、歷下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就歷下區印發的《關于歷下區構建協同聯動機制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方案》進行詳細解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歷下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把服務群眾作為出發點、落腳點,推動社區治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再造、機制創新,旨在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與獲得感。
推動力量下沉為基層“擴權” 讓街道真正“調得動人、辦得了事”
“擴權”是此次歷下區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的關鍵詞之一,歷下區通過街道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推動各方力量下沉,加大街道的話語權、協調權、考核權,讓街道真正“調得動人、辦得了事”。
歷下區實行街道“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雙輪驅動改革,堅持編制資源向街道傾斜,充實街道編制員額,共為街道核增事業編制66名。強化街道黨工委領導核心作用,在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確立的“7+5”工作機構基礎上,建立“工委+專委”工作機制。通過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創新,加強街道行政機構、事業單位、村(社區)、轄區單位之間的資源統籌,形成功能銜接、工作互動、服務聯動的工作局面。
為解決基層執法力量分散、難以“握指成拳”等問題,歷下區逐步將城管執法等部門派駐機構的黨組織關系和人、財、物下沉至街道,并由按區域設置調整為按區劃設置,實現“一街一所(隊)”。并逐步提高區級職能部門派駐街道執法人員的比例,使執法力量盡可能向基層傾斜。
為加強街道對部門派駐機構的協調指揮權,歷下區將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作為綜合執法平臺,統籌轄區內派駐機構和基層執法力量,實行“1+5+N”綜合執法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的聯動性。通過將部門執法力量集中到街道辦公,將人員、責任、工作機制、工作場地相對固化,破除“條塊分割”,實現職能綜合、機構整合、力量融合。
為解決“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問題,歷下區變自上而下考核為自下而上考核,通過“對上考核”實現“對下負責”。修訂2019年區綜合考核辦法,街道對相關部門的綜合考核指標權重不低于30%,全權負責對派駐機構的日常考核,促進區級職能部門積極履職、主動作為。區政府督查機構同步加大督導力度。
同時,歷下區繼續用好“雙報到”等載體平臺。目前,歷下區轄區范圍內660多個省市區部門單位黨組織,7萬多名黨員已積極參與到社區“雙報到”工作中來,在創建文明城、小區綜合整治、拆違拆臨、平安綜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清理“責任狀”為街道“減負” 使街道聚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
歷下區通過清理與街道有關的各類“責任狀”和指標任務、建立交辦街道事項準入機制等措施,為街道和社區“減負”,使其聚焦主責主業,以便更好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
據悉,歷下區將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工作任務,相關職能交由區政府職能部門(單位)承擔。今后,除中央有明確的部署,或省委、省政府有明確規定外,嚴禁以簽訂“責任狀”、分解下達指標、考核驗收等形式,將區直部門(單位)工作任務責任轉嫁給街道承擔,擅自轉移給街道的工作任務責任一律取消。
同時,聚焦基層反映比較集中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鄉建設、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及重點工作等方面的問題,編制81項“屬地管理”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作為區街履職、監管和問責責任界定的重要依據,切實為街道減輕負擔。區委編辦將重點做好清單事項的動態調整和“流程圖”“說明書”編制工作,將相關事項進行“顆粒化”分解,以便身處巡查一線的網格員快速發現問題。
此外,歷下區將建立交辦街道事項準入機制,明確區級職能部門不得以部門、議事協調機構、臨時機構等名義擅自將已明確由自身承擔的職責任務交由街道辦理。并建立以社區居民群眾滿意度為主要評價標準的社區考核機制,全面取消對社區的“一票否決”事項,持續推進社區減壓減負。
借力“社區專員”實現三級聯動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性
歷下區在“多網融合”基礎上,通過建立“街呼區應、上下聯動”機制、實行“社區專員”制度,打通信息采集、事件處置、大數據研判等工作環節,實現社區(網格)、街道和區級職能部門三級的協同聯動,為基層社會治理“增效”。
近期,歷下區積極協調市熱線辦,開發屬地管理專用模塊,搭建起區級呼叫響應平臺。區級職能部門已對街道多起呼叫事項進行快速響應,涉及環境整治、市政設施、園林綠化、自然資源、綜合執法等多個方面。通過區街兩級平臺網絡對接、信息共享、呼叫響應,形成村(社區)網格、街道、區級職能部門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時,建立“一事一考”考核辦法,把群眾訴求響應率、解決率和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職能部門和街道工作的重要指標。
歷下區將全區13個街道劃分為773個網格,將轄區內人、地、事、物、組織、輿情等各類資源全部納入平臺數據,依托黨的組織體系,整合綜治、司法、公安、應急、城管等各種資源力量,構建起各方聯動更加緊密、源頭治理更加有力、服務管理更加精細的網格服務管理模式。通過“多網融合、一格多員、多格一員”,集成各種資源力量,及時發現解決問題,不僅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還要補上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同時,歷下區實行社區專員制度,推動黨員干部下沉社區。街道領導干部帶頭到社區擔任社區專員,其分管的街道干部任網格助理員,直接面對群眾,第一時間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提高為民服務效率。不斷拓寬“吹哨報到”參與范圍,通過健全基層黨組織和工青婦組織網絡,大力培育社會公益組織,推廣試行線上“i歷下”平臺、線下公益銀行,以“交換清單”推動區域黨建聯手共建,以“微心愿”搭建黨群連心橋,以“微治理”構建睦鄰和諧社區,幫助群眾圓夢解困,不斷提高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