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金箍棒,也沒有七十二般變化,可我就是守護社區居民的‘孫行者’!”
“這個時候居民看見我,心里就踏實,所以我一定要在他們身邊!”
“就是要與時間賽跑,疫點決策需要我的數據分析!”
……
從冒著風雪站崗入戶的機關干部到爭分奪秒進行數據分析的疾控人員,從夜以繼日加強防控的社區干部到居民身邊的“硬核”志愿者,2月28日,歷下區204名與時間賽跑、同疫情斗爭的“一線”黨員干部成為全區首批通報表揚的“戰‘疫’標兵”。
黨員干部向一線集結
臘月二十九,接到防疫命令,解放路街道辦社事科的孫偉毅就不再只是一名普通的機關干部。從那天起,分流點接送外來居民、社區站崗入戶、辦公室整理臺賬成了他不變的“三點一線”;從那天起,他就再也沒有時間照顧剛剛做完胃癌手術的母親和身患腦梗的父親;從那天起,他成為轄區居民信賴的“孫行者”。
和孫偉毅一起集結到防疫一線的是歷下區6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1500余名機關干部。按照要求,他們全部充實到檢測點、分流點、隔離點等前沿崗位,補足補強一線工作力量。
疫情發生以后,歷下區第一時間抽調37個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和68名醫療衛生專業干部,充實進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印發《關于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激勵擔當作為的通知》,通過“五看、三評、兩結合”,在防疫一線考察識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把新提拔重用的年輕干部、中青班學員、日常掌握的后備干部等230人統籌使用,組建突擊隊,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堅實基礎。
機關干部下沉一線,基層黨組織黨員也沖鋒在前。歷下區發出《關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力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社區、村居、“兩新”等1600余個基層黨組織迅速行動,5000余名黨員響應號召組成志愿隊伍,形成了人員往基層投入、資源往基層投放、力量往基層匯聚的工作格局。
先鋒作用在一線彰顯
組織“微志愿”滿足“微心愿”,為普通居民做好防控、為隔離居民無接觸代跑腿、為轄區孤寡老人“敲門送暖”、為復工復產助力,用“微治理”防控“微隱患”……就在這些平凡而又瑣碎的事情中,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區黨委書記焦潔帶領著社區“兩委”、志愿者和“雙報到”單位的黨員千方百計為轄區居民、企業帶去更多的安心和便捷。也正因為她的這份堅持,成為首批受表揚的社區書記之一。
歷下區始終把基層黨組織作為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把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到關鍵點位。針對轄區老舊小區、流動人口多的情況,依托全區1100個黨建網格,發揮3400余名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協助做好復工復產等重點任務。在封閉式小區、寫字樓,基層黨組織與紅色物業協同聯動,建立疫情聯控、排查聯動、工作聯抓制度,實施“社區黨員+物業人員”雙員工作配備,確保疫情防控到底到邊、復工復產高質有序。
結合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雙報到”,用好黨員量化積分管理,歷下區進一步利用“泉心愿”線上平臺,及時發布“微心愿”“微志愿”,深入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扎實推進全民防控“微治理”。認領落實防控物資需求、隔離人員生活保障等“微心愿”150個,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200余支,落實防控隱患信息90余條,設置黨員先鋒崗1065個。
綬帶勛章為一線佩掛
“誰在這個崗位都會這樣做!”因連續分析數據近72個小時勞累過度暈倒,在被緊急送醫治療后又馬上返崗受到表揚的歷下區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范莉這樣說。“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我們此次表揚的黨員干部,個個都是表現突出、事跡過硬的一線同志。”歷下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說,“2月份以來,區委在深入考察、準確識別干部表現的基礎上,每周在各單位梳理確定1-2名疫情防控一線和關鍵崗位表現突出的優秀人員,并按成熟度進行排序。首批受表揚的204人中,街道、社區、村(居)一線人員占80%以上,區委還劃撥了專項黨費對他們進行走訪慰問,就是要樹立‘實干實績、傾斜一線’的鮮明導向,讓一線戰‘疫’人員得榮譽、受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