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被省委確定為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以來,歷下區委高度重視,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結合歷下區實際,堅持首善標準,敢于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確立高標準定位,高質量建設,以陣地建設為抓手,以品牌建設為引領,以服務群眾為根本,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區落地生根,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歷下樣板”。
精心策劃強力推進 確保建設試點工作落地落實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是黨中央為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歷下區提高政治站位,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所有區委常委任副組長,區直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街道黨工委書記為成員的歷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各街道、社區(村)也逐級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層層壓實責任,精心策劃實施,強力組織推進。
歷下區著力強化工作督導,每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都由一名區領導包幫聯系。區領導堅持每季度到聯系點調研督導一次,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同時,每年召開一次現場觀摩會,挨個街道觀摩,總結推廣經驗,發現解決問題,推進工作提升。區財政每年都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項經費,撥付至街道用于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開展活動,保證工作推進,落實資金保障。區委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巡查內容,列入各級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作為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創建評選內容,專門研究制定新時代實踐工作考評體系,嚴格進行考核獎懲。通過以上扎實保障舉措,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落地落實。
筑牢陣地協同推進 讓文明之花開遍大街小巷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至哪里。歷下區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制度、有計劃、有記錄、有經費、有成效、有品牌的“八有”標準推進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
結合轄區小、人口多、載體少的特點,歷下區把文明實踐陣地與基層黨建、文化服務、社區綜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等陣地相結合相配套,“五位一體”協同推進,構建起覆蓋區、街道、社區、商圈樓宇的“5+13+N”的文明實踐陣地體系。依托區委黨校、百花洲、創意園等,設立政治理論宣講、傳統文化實踐、社區公益服務等5個功能型區級文明實踐中心。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閑置樓宇庭院,設立13個街道分中心、108個社區文明實踐站。根據轄區商務樓宇多、商業街區多、老舊小區多的特點,把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延伸至樓宇里面、群眾身邊,籌劃打造了洪山廣場等3處主題公園廣場、舜井商廈等4處商圈樓宇文明實踐驛站、12處文明實踐庭院、95處主題文化墻。通過強有力的陣地建設,讓文明之花開遍歷下大街小巷。
銳意創新品牌引領 集結志愿力量共筑和美家園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歷下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延伸到百姓家門口、拓展到群眾身邊、深入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每個角落。根據政治理論、行業政策、典型事跡、文明禮儀、傳統文化、科普法治等六方面文明實踐活動需要,歷下區按照“陣地+隊伍+活動”模式,以志愿服務方式開展文明實踐,以社區為重心、以品牌為引領,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規范化常態化開展。
如今在歷下區的街頭巷尾,人們時常能夠看到志愿者奔忙的身影,他們攜手并肩,激發出向上向善的時代力量,傳遞著真情實意的人間大愛。依托歷下創益園,歷下區孵化社會公益組織16個,培育社工項目36個,發展社區志愿服務組織200多個,成為全區社會公益組織之家。創造性開設公益銀行,開展志愿者登記注冊、服務記錄監督、積分兌換管理,市民注冊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存儲積分可兌換物品或服務,實現社區居民互幫互助良性循環。成立百姓宣講團開展巡回宣講,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用小故事說大道理,把正能量傳到千家萬戶。培育打造了“小院茶攤”“開心益課”“和美庭院”等一批文明實踐品牌,“戲曲進社區”等11個活動短視頻在“學習強國”平臺刊播。全區注冊志愿者15.8萬人、志愿服務團隊1200余支,涌現出房澤秋志愿服務驛站、銀齡義工聯盟、張剛大篷車等眾多志愿服務品牌團隊,用大愛構筑起基層社會治理的有生力量。
豐富活動務求實效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歷下區根據轄區群眾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突出的特點,以“六傳六習”為主要內容,以“老少殘困商游”人群為服務重點,采取“講、評、幫、樂、慶、融”六種方式,開展豐富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每年組織各類文明實踐活動3000多場次,為群眾辦實事2萬余件。
歷下區在每個社區設立老年人活動室,組建老年人藝術團體,開設興趣班、健康養生講堂,涌現出“銀齡義工聯盟”“黨員管家班”等志愿服務品牌。街道設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或日間照料中心,為老人提供社區養老服務,對“三無”、高齡、空巢和低收入老人,政府買單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在社區設立未成年人活動室和學童學后托管中心,由志愿者照看孩子并輔導作業,打造“四點半課堂”“小候鳥課堂”等文明實踐服務品牌。在齊魯國際大廈、國華經典等商務樓宇設立文明實踐驛站,加強樓宇黨建、開展文體活動、增進政企交流、優化營商環境。在百花洲、寬厚里設立傳統文化實踐基地,常年舉辦國學講堂、傳統戲曲演出、非遺文創項目互動體驗,讓市民游客在休閑購物中感受傳統文化熏陶。實施書香歷下和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啟用2家“泉城書房”;社區圖書室實現全覆蓋,全區通借通還,基層綜合文化中心達標率100%。每年常態化開展國學大講堂、孔子學堂和公益攝影大講堂活動,精心組織“春之聲”群眾文藝匯演、消夏晚會、文化惠民消費季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00多場次,真正實現了文明創建惠民利民。
廣泛發動點單服務 筑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這樣一群勇敢的“逆行者”,他們眾志成城,沖鋒在前,全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成為這場戰“疫”的堅強戰斗力量。他們便是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志愿者。
歷下區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新時代文明實踐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務,依托區、街、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廣泛動員引導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向全區志愿服務組織、廣大志愿者發出積極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倡議書。與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合作,推出“點單式”志愿服務模式,為區疾控中心提供5名駕駛員志愿者。開通歷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疫情防控心理疏導熱線,免費為轄區居民開放心理危機干預服務。面向全區發出《關于招募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公告》,招募本社區內志愿者,就近安排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
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積極組織志愿者投入到秩序維護、防疫宣傳、環境整治、人員摸排登記等志愿服務活動。線上線下5000多名志愿者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標語條幅、宣傳海報、戶外顯示屏、短視頻、文藝作品、倡議書、公開信、明白紙等形式,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構建立體化“大防控”宣傳格局。歷下區在全區開展抗擊疫情“最美志愿者”和“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學習宣傳活動,評選出130名“最美志愿者”和69支“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燕山街道“泉城義警”被評為山東省抗擊疫情優秀志愿服務組織。
下一步,歷下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作為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抓手,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重要手段,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化為助力全省首善之區建設的有力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