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歷下區專場)。
上半年新引進過億元市外投資項目25個
近年來,歷下區聚焦構建“一軸三區多園”城市發展新格局,突出項目引領、創新驅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勇奪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十六連冠”,獲評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
歷下區堅持發展為要,抓好結構優化,經濟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15.9億元,同比增長6.8%,對全市增長貢獻率25.4%;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8.7億元,稅收比重91%,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高基數條件下的較快增長。金融和總部經濟規模持續壯大,完成金融業增加值356.9億元,同比增長14.3%,總量占全市49.9%。新認定省級總部企業4家,入選山東省總部經濟先進區。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麗山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生物制藥生產基地集聚作用顯現,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山東科技大市場等平臺建成開放。大力開展產業招商、精準招商,上半年新引進過億元市外投資項目25個,羅森山東總部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順利落戶。
CBD中央廣場等80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歷下區堅持項目為王,以“項目深化年”為總牽引,加快構建“一軸三區多園”城市發展新格局。古城片區21處院落修繕和14條街巷市政設施改造全面鋪開;百花洲“五一”重裝開園,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中央商務區累計建成商業商務載體330萬平方米,注冊市場主體達1.1萬家,入選“中國商務區綜合競爭力20強”。長嶺高科片區堅持產城融合,劉智遠村民生活保障房一期建成交付、二期開工建設,創新產業園實現主體封頂,逐漸成為歷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CBD中央廣場等80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通匯資本數字經濟創新科技園等26個項目實現新開工。獲批專項債額度73.6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5000萬元,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充足資金保障。新建城市公園、古樹園各2座,完善17公里山體綠道配套服務設施,生態環境更加宜居。
全區市場主體增至15.2萬戶
歷下區堅持改革為先,抓好落地見效,創新發展活力充分釋放。依托齊魯科技金融大廈,著力做強科創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注冊企業超過300家,營收突破60億元。協調駐區銀行設立科技金融機構,累計推出59項科創金融產品,提供信貸支持近90億元。發揮山東省科技金融增信平臺作用,助力560余家企業獲批貸款55億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精簡審批服務事項95項,全區市場主體增至15.2萬戶,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積極推進“一網統管”改革試點,搭建城市管理、應急指揮等5大基礎應用場景,以數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今年1—7月新增城鎮就業2.84萬人
歷下區堅持以人為本,抓好公平普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今年1—7月新增城鎮就業2.84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77%。累計建成養老服務設施120處、長者助餐點103處,區級養老中心投入使用,“親情E聯”智慧系統惠及3000余名獨居老人。打造全市首家社區托育園,獲評全省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縣(市、區)。推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深化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三名”工程,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入選全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驗區。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區屬公立醫院醫聯體實現全覆蓋,啟動歷下醫院改造擴建工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六化”攻堅行動,每年解決民生實事6萬余件,獲評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全力守牢“一排底線”,聚焦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審計式”監督檢查服務,大力推進信訪問題化解,強化汛期應急處置,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屏障。
長嶺高科片區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歷下區將完整、準確、全面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把各項改革任務貫徹好、落實好。
聚焦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歷下區將以“項目深化年”為總牽引,按照五個環節“三看三深化”的要求,圍繞構建“一軸三區多園”城市發展新格局,加快項目落地見效,進一步激活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協同推進三區建設。古城片區,大力推進首開區建設和泉城路商圈改造提升,同步完善基礎配套,恢復古城風貌、再現泉水特色。中央商務區,加快綠地山東國金中心、國際金融城北區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今年再建成商業商務載體80萬平方米。長嶺高科片區,高標準建設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園區,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按照“一園一特色、一園一產業”發展思路,繼續做優做強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明湖信創產業園、齊魯科技金融大廈等產業園區,加快長嶺高科創新產業園、明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進度,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載體平臺。
歷下區將堅持用戶思維、有解思維,不斷完善保障機制,優化市場環境,塑造發展新優勢。依托山東科技大市場,與山東大學、省科學院等高校院所緊密合作,精準服務企業創新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深入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全力打通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綠色通道,帶動科創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快速發展。深化區屬國有企業改革,切實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實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建立首席服務專員制度,提供個性化服務;搭建國企民企雙向對接合作橋梁,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市場資源和發展機遇。
歷下區將持續鞏固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創建成果,聚焦群眾關切、辦好民生實事。大力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六化”攻堅行動,深化社區網格化治理。升級全區數字化城管系統,完善問題處理閉環機制,突出抓好環衛保潔、垃圾分類、環境整治、道路交通等重點工作。持續做好泉水保護、山體修復、園林綠化、道路美化等工作,推動綠水青山“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