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平陰縣積極營造社會扶貧濃厚氛圍

    社會力量成脫貧攻堅戰“新武器”

    發布日期:2017-12-1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濟南市“1+454”工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脫貧攻堅被定義為“持久戰”、“攻堅戰”,必須要盡全力去攻堅克難,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的最終勝利。我市扶貧重點地區平陰縣,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動員社會力量扶貧方面趟出了一條“平陰之路”。
      “我們要向這些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的‘民間扶貧人’致敬”,平陰縣扶貧辦主任丁士峰如是說。
      幫助貧困戶找到滿意工作
      12月的平陰,街上溫度似乎比往年同期要低一些。然而,在平陰縣陽光大姐旗艦店內卻是一番暖意融融的景象,該縣不少在這里打工的貧困人口領到了第一份工資。平陰縣陽光大姐負責人孫愛民拉著一位貧困戶的手,告訴她要堅強地生活下去,“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在這里,不僅僅是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就連普通的農民、失業人員一樣可以實現“再上崗”。2013年的一天,來自平陰縣老博士村的婆媳兩人來到店里向孫愛民求助:“求求您給俺們找個活干吧。俺兒子剛剛進了監獄,娘倆都沒工作,還有兩個上學的娃,真是過不下去了。”聽到這里,孫愛民“收下”了她們,經過篩選并在尊重婆媳兩人意愿的基礎上,安排了婆婆去照顧失能老人,媳婦經過培訓去從事月嫂工作。“她們娘倆的收入已經完全可以應付生活了。前幾天大孫子也結婚了,她們的日子肯定越來越好。”
      記者采訪得知,在這里打工,根據工種、工作時間不同,工人每月領取的工資在1400元至1萬元左右,脫貧不是問題。有不少貧困戶找到滿意的工作,解決了貧困問題。平陰縣陽光大姐更是接收了68位殘疾人在這里打工,同時在崗工作的殘疾人有20人左右。
      平陰縣對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非常重視,全縣扶貧熱情高漲、氛圍濃厚,民間力量參與積極性高,“大家齊動手”的扶貧形式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
      地方企業用心規劃扶貧產業
      談起平陰的地方企業,被當地人親切稱為“瑪鋼”的濟南玫德集團是絕不能繞過的話題。作為土生土長的平陰企業,“瑪鋼”對于該縣的教育、扶貧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盡心盡力。為了保障家鄉盡快打贏脫貧攻堅戰,濟南玫德集團聯合平陰縣扶貧辦制定了“玫德集團515扶貧工程”。據該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515扶貧工程”是指出資5000萬元作為扶貧資金,從2017年起至2021年每年出資1000萬元,連續扶貧5年。
      據丁士峰介紹,在“515扶貧工程”中,扶貧辦負責組織各鎮街道提供扶貧項目,該集團進行項目篩選,從中確定扶貧項目。其中,每年的扶貧資金40%用于基礎設施建設,40%用于項目建設,20%用于老弱病殘、衛生、科技、教育。“各鎮街道為項目實施主體,自行實施項目。除資金救助外,所有項目均采用招投標、鎮街道146平臺或考察購買的方式,確定項目建設單位和購買廠家。為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對工程類等項目各鎮街道自行確定項目監理,督導項目進度,保證項目建設質量。”
      “玫德集團提出,不僅僅要實現‘輸血’,還必須讓貧困村產生‘造血機制’。所以,具備因地制宜的產業項目就是他們投資的基本要求了。另外,除了產業項目,他們還將投入對貧困村的‘五通十有’基礎設施建設。廣場、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村容村貌都在建設范圍之內。”丁士峰說,對出現重大疾病、貧困學子、危房改造,甚至優秀扶貧干部的能力培養,他們均有所涉及。
      今年以來,平陰縣緊緊圍繞既定目標和任務,按照“脫真貧、真脫貧”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項目建設、信息調整、行業政策、社會幫扶和督查審計五項重點工作。省市縣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879萬元,其中省級271萬元、市級1193.5萬元、縣級1414.5萬元,實施產業項目44個,覆蓋貧困戶2874戶貧困人口5922人。截至目前,平陰縣37個貧困村(5個省定貧困村、32個市定貧困村)2344名貧困群眾按照目標全部實現脫貧,為最終贏得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