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平陰環衛一體化、移風易俗、鄉風民風總評全市第一

    群眾滿意就是“硬杠杠”

    發布日期:2018-11-10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由省文明辦牽頭組織的全省鄉村文明行動群眾滿意率電話調查,在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各進行一次,調查結果納入科學發展考核。在今年上半年進行的全省129個縣市區城鄉環衛一體化電話滿意度調查中,平陰獲得了第16名的好成績,位居濟南市第一名;除此之外,移風易俗工作滿意度調查位居全市第三名,全省第72名;鄉風民風滿意度調查全市第一名,全省第29名。
      在11月5日召開的全市鄉村文明群眾滿意度調查工作推進會上,環衛一體化、移風易俗、鄉風民風三項工作總評全市第一的平陰縣作了典型經驗發言。
    巧借力環衛效果1+1>2
      從2011年開始,平陰縣就在全縣建立起了全方位、全時空、全覆蓋的城鄉環衛大格局,城鄉環衛一體化“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順暢運轉。
      在平陰,各鎮(街道)全部成立了環衛所,按照每100戶/人的標準,全縣共配備村級保潔員1451名,有效地保證了全時空、全天候、全覆蓋保潔。每個村居按照10戶/個的標準,全部配齊了垃圾桶。“現在,中心共有各類大型環衛車輛60余臺套;另外,還有靈活機動的小型環衛作業車輛近30輛。這些設備都是當前環衛行業主流的新式裝備,要搞好環衛工作,離不開設備更新和投入!”縣環衛綠化管護中心副主任柳紅如數家珍。據初步統計,自2011年底推廣城鄉環衛一體化以來,平陰縣用于添置環衛設備的資金投入就達4780余萬元,是真正意義上的“鳥槍換炮”。
      引入社會化的高效運行機制也保證了環衛一體化的長效。通過公開招標,平陰縣8個鎮(街)全部將環衛工作交給專業公司托管,保潔公司提供從群眾家門口直至垃圾處理廠的一條龍服務。同時,借助大量消耗農業秸稈發電的平陰瑋泉出資,依托鎮街環衛所,平陰建立了農業秸稈收購、儲存、加工、運輸一條龍的工作機制,讓秸稈變現,從源頭上解決了農業秸稈垃圾回潮反彈的難題。
    “四個一”引領鄉村風尚
      一個運行規范的紅白理事會、一本村規民約小冊子、一次深入人心的入戶宣傳、一場別開生面的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為做好移風易俗工作,平陰縣文明辦印發了《全縣鄉村文明行動移風易俗工作方案》、《移風易俗工作指導范本》等材料,要求將移風易俗的宣傳標語上墻、入戶、入心,并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全縣鎮(街道)科學發展考核內容,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四會一約”工作領導小組,要求村村設立“紅白理事會”,將婚喪嫁娶制度納入村規民約中,實現“兩個全覆蓋”。不僅如此,還將移風易俗納入年底十星級文明戶、十星級文明村、百佳文明戶評選,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監督,凡是在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不按照理事會章程辦事的實行一票否決,兩年內不得參與各級先進評選。
      目前,平陰縣的346個行政村全部成立由了村黨支部書記或村主任擔任會長的“紅白理事會”,并因村制宜定下了規章,還把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軍人、老模范吸納到“紅白理事會”中,讓他們主持局面、說話發聲,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而文明鄉風又重在實踐,貴在養成。從2011年開始,平陰縣每年都在全縣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營造了濃厚的爭星創星氛圍。全縣成立了新農村新生活培訓、道德模范事跡巡講、政策理論進萬家三個宣講團,深入機關、企業、學校、社區巡回演講。還在縣城和鎮街駐地建起道德廣場,村村建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先后開展五屆“道德模范”,以及“最美平陰人”、“最美志愿者”評選活動,利用身邊人影響身邊事,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
      下一步,平陰縣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既要整合資源,傳播思想文化,引領時代風尚,更要突出思想文化的學習體驗,讓群眾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文明素養,進而形成向上向善的文明鄉風民風。
      (本報記者 馮經偉 通訊員 李承婧)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