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開始,平陰縣提出了城鄉綠化一體化的概念,并在今年初啟動了省級森林城市的創建。目前,我們正將創建森林城市作為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的抓手,力爭打破綠化的城鄉二元割裂,實施715平方公里的全域綠化,打造大地景觀。”平陰縣林業局局長于現偉說,平陰在全市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提出創建森林城市,凸顯了“生態立縣”的戰略定位。在省級森林城市創建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掛帥工作小組組長,就是要舉全縣之力,以全域生態環境的提升繪出平陰“山水園林城 省會后花園”這張色彩斑斕的油畫,助力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
繼2017年縣林業局拿下5個省級先進稱號后,平陰縣人居生態環境的提升有了第一塊招牌。今年10月,他們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出門即公園、入眼即美景成了很多縣城居民的日常所見。如何讓生態環境惠及更多群眾?這也是城鄉綠化一體化概念提出的背景之一。平陰縣的設想就是要改變人們過去一提到林業就自然與栽樹聯系到一起的“刻板印象”,做好林業與園林有機結合的文章,實現林業景觀化、綠化園林化。
實際上,栽花種樹在平陰早已是一個多年養成的好習慣,今年被評為全省花卉產業重點縣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自省級森林城市創建以來,平陰縣累計投入建設資金8000余萬元。大手筆的投入,為林業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造林面積1600公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公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持率保持在90%以上;一年來,全縣累計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5萬人次,完成植樹50余萬株;各鎮(街)、部門實施的一批集民生和生態于一體的亮點工程陸續竣工。
在于現偉看來,山地丘陵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勢為平陰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把這一優勢發揮好,他們在715平方公里的全域范圍內進行了統一規劃,引入大地景觀的概念,將全域綠化與地域文化、歷史、景觀有機融合,逐步形成了顯山、露水、透綠、彰文的現代林業景觀新特色。
從簡單粗放的單一植樹造林向“精致、精細、精心”的林業景觀化、綠化園林化轉型,平陰林業人不再單純追求綠化的面積,而是更加看重綠化效果。就拿荒山綠化來說,如果只是栽植單一的松柏,就明顯缺乏了顏色的變化和季相的豐富。去年以來,平陰縣林業局在荒山綠化中大量栽植了黃櫨、五角楓、欒樹等色葉樹種和美人梅、榆葉梅、櫻花等花灌木,讓荒山從此在四季有了不同的色彩。
“未來從高處俯瞰,整個平陰全域將是一張色彩斑斕的油畫,一片片森林綠化景觀在畫布上就是不同的大色塊,而結合點就是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對創建森林城市以來理念的變化,于現偉作了一個形象的解釋。
在創建森林城市中,除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綠化理念的先進外,還離不開高度的社會化參與。在平陰縣的一條重要河流匯河兩側,原本被村民圈占的河堤清理出來后,通過招投標,引入了園林綠化公司投資栽植櫻花、合歡等花灌木,幾方收益分成,既節省了政府綠化投資,又保證了綠化效果。在山東中琦環保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平陰工業園區的車間內,就有這樣一處被大家戲稱為“生態園”的地方:木棧道一旁的池塘里游動著成群的錦鯉,古色古香的木質涼亭下安放了坐椅和茶桌,涼亭周圍環繞著大面積的綠植。騰出本可以用于新上生產線的空間,投資數百萬元見縫插針建設這樣一處綠化節點,在玫德集團、二機床集團平陰分廠、華陽炭素等企業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僅今年以來,全縣重點規模企業累計綠化面積就達1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