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平陰縣玫瑰鎮堅持群眾路線推進鄉村振興

    文明銀行“小積分”基層治理“大支點”

    發布日期:2019-03-17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除了吸引本土能人回鄉彌補農村人才缺口外,如何提高農民素質、調動最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各地都在探索。2018年9月14日,在平陰縣玫瑰鎮,伴隨著敲鑼打鼓的歡快節奏,一家開在村里的“銀行”正式開張。
      本來,銀行開到村里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這家“銀行”卻有些與眾不同。原來,“銀行”辦的業務并非存取款,而是統計積分,再把群眾存在“銀行”的積分兌換成各種生活用品。這家“銀行”被稱作“鄉風文明銀行”,是玫瑰鎮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為撬動最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而架設的一個“支點”。找準問題癥結對癥下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作為入選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的示范鎮,在加快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玫瑰鎮黨委敏銳地發現,無論是城鄉環衛一體化、美麗鄉村建設、基層治理,還是玫瑰花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等重點項目,都離不開群眾的廣泛參與,群眾的“精氣神”如何,直接決定著工作開展的成效。
      就拿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來說,大部分村莊的辦法都是花錢,找人、找車、集中清掃,但是后期管理跟不上,就造成整治效果一再反彈。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村莊沒有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讓鄉村環境綜合整治陷入了“村干部忙得團團轉,群眾不領情不參與”的無限循環。
      找到問題癥結,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在沒有可借鑒的成功經驗的情況下,玫瑰鎮創新性地提出了“鄉風文明銀行”的概念,并編制了實施方案和積分標準,召開了動員大會。
      圍繞“銀行”如何運行,玫瑰鎮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多次召開座談會,選取有代表性的村先行先試,制訂了包括加分項目、減分項目、一票否決項目在內的三大項50小項的動態化鄉風文明銀行積分標準。
      提升文明素養成“支點”群眾參與比例不斷攀升
      村民陳元新撿到一部價值上千元的手機主動交到村里,最終物歸原主;村民張現芹得知村里搞綠化需要國槐,主動把60多棵國槐無償捐給村里;88歲的獨居老人丁傳平心血管病犯了,鄰居李秀英發現后及時把老人送到醫院……這是去年9月份以來,第一家“鄉風文明銀行”所在的莊科村里涌現出來的一樁樁好人好事,“銀行”都給相關當事人加了分。
      “村里不一樣了!”說起有了“鄉風文明銀行”這個支點后給村級工作帶來的變化,莊科村黨支部書記張健說,不光召集村民開會時,在家的村民基本上都能到場,就連每家每戶院墻外的綠化帶都不用再專門花錢雇人打掃了,按段分到戶,一下子給村里省了好幾萬元。
      作為鎮上兌獎次數最多的村,“鄉風文明銀行”成立半年以來,莊科村“鄉風文明銀行”已經向村民兌獎5次,總計支出1.3萬余元,群眾參與率從最初的80%多增加到如今的100%,實現全員參與。
      小積分帶出“農村版”網格壯大集體經濟補強資金鏈
      “可別小看胡同長,其實他們就是城市里的網格員,除了環境衛生外,還肩負著化解矛盾、精神文明、互幫互助等另外三項職能,管的事可不少!”在站西村,村里如今有了34名“胡同長”,形成了戶、胡同、村民小組、鄉風文明銀行四級網格管理。村黨支部書記王甲軍也是縣人大代表,他曾專門建議進行網格化管理。四級網格管理既能讓黨組織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行政管理更加有效,也更加合理地配置了資源,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文化基礎。
      其實,面對“鄉風文明銀行”這么一個新生事物,剛開始,王甲軍也有顧慮,村民捐款加上黨員、支部書記帶頭捐款解決啟動資金不難,但萬一一段時間后資金鏈斷了咋辦?
      這個問題,也是玫瑰鎮黨委書記楊欣重點考慮的。他提道,“今年要重點解決鄉風文明銀行內置資金鏈問題,光靠村黨支部書記和在外能人捐款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在站西村,成立村級股份合作社后,村集體一方面想方設法創造利潤,另一方面在保證村民收益的前提下,將把剩余的部分拿到鄉風文明銀行作為文明儲備金。在莊科村,借助入圍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契機,村里正打算集體入股建立合作社,建設采摘基地,保證“銀行”具備持續的造血功能,架好“鄉風文明銀行”這個推進鄉村振興的“支點”。
    編輯:姚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