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2019年,平陰縣堅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踐行生態立縣戰略的重要抓手,科學施策、強力推進,打出了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組合拳”,全面完成2019年度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分別改善6.87%、10.71%、4.65%和1.38%,優良天數達到181天,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天。
系統解決大氣突出問題
由市環境研究院為技術支撐單位,平陰縣開展了大氣環境質量問題研究及對策分析,按照“遠近結合,以近期為主,標本兼治,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工作思路,編制形成了系統全面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案,明確了工作重點、目標任務、推進措施及相關單位工作職責,堅持量化和定性相結合,實行月度調度通報機制,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揚塵污染防治精準發力
平陰縣認真落實建筑工地“四個一律”和“六個百分百”要求,不斷強化工業企業堆場、三石生產企業、各類建筑工地、拆遷工地和道路揚塵治理。嚴格落實工程工地幫包責任人制度,開展高頻次檢查和暗訪,實行問題通報曝光和壓力傳導,倒逼責任落實。
對城區內的主要道路,嚴格落實機掃濕法作業,及時清掃沖洗道路。加大對石料加工企業的監管力度,所有三石企業硬化了礦區外進出道路,密閉封存礦產品,嚴格裝載車輛的運輸管理,沖洗、篷蓋落實到位。堅決取締露天開采行為、非法石料加工點,對破損山體治理區域設立圍擋,碎石料、石粉等加蓋防塵網。
工業污染防治縱深推進
自2019年11月1日起,全縣水泥、熱電等行業全面執行《山東省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第四時段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全面實施排污許可管理,共發放排污許可證43家;持續開展燃煤小鍋爐淘汰工作,杜絕已關停取締的“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完成14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汽車維修行業專項整治整改完成232戶。開展了固定污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和重點行業溶劑使用環節VOCs污染物排放和設施運行專項檢查。全縣31個重點行業222家企業編制了“一企一策”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
機動車污染防治重點管控
重點從車、油兩個環節強化管控,嚴把車輛“注冊登記、外地轉入、轉籍過戶、年審檢驗”四道進口。購置了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以重型柴油貨車、物流運輸車、渣土車、出租車等從事道路營運的車輛為重點,持續開展機動車路檢和駐檢工作,2019年共監測各類車輛2萬余輛;加大對成品油流通、運輸、使用等環節全過程管控,加強車用燃油品質監管,堅決取締各類黑加油站點,強化車用尿素質量監管,全縣50個加油站點全部實施了雙層油罐改造;率先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劃定了平陰縣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制定了平陰縣全面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70余個企事業單位686輛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建檔和編碼登記。2019年7月5日,頒發了全省第一張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身份證”。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落實到位
平陰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總指揮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建立了縣領導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包掛鎮街檢查制度,組建了工作專班,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強化督導。全縣29家重點排污企業共安裝自動監控設備82套。充分發揮網格環境監管作用,共上報問題線索1287條,排查處理預警網格6次。共受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舉報836件。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強化建設項目和污染源現場環境監察,嚴格落實雙隨機抽查制度,共立查案件41件,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營造了重視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的濃厚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