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社區治理共同體誕生“平陰模式”

    發布日期:2020-08-0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在各地都在增強干部隊伍創新活力、激活干事創業干勁的當下,干部年輕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在平陰公安系統,有這樣一群“60后”,他們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從一名普通干警干到了副大隊長、大隊長、二級警長,成了大家眼中的“指揮員”。他們中的有些人,因為臨近退休年齡,基本上處于“退居二線”狀態。
      然而,在今年4月份,11名“指揮員”又像年輕時剛參加工作一樣回到了他們曾經工作戰斗的一線。平陰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聯合出臺了積極推動機關民警下社區工作十項舉措,鼓勵機關54歲以上副科級領導干部、45歲以上民警帶職到社區工作。11名“60后”“指揮員”從130多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來了一次身份的乾坤大挪移。
      網格空白處閃耀警藍——社會治理難點被破解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全面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中,網格化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形式。
      盡管以今年初的疫情防控為契機,平陰縣城城區四級網格化管理的層級體系越扎越牢,但網格的空白區域還是引起了下沉社區民警、原平陰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副大隊長劉旭光的注意。
      280戶居民中,租戶就占到一半以上,人員流動性大、人員成份復雜的文匯社區四中南片區就是網格化空白區域之一。在這里,村居管理、治安防范、信訪維穩等領域問題不斷發生,成為老大難問題。從5月底開始,身穿一身警藍的劉旭光與輔警張宏偉展開了對該片區歷時14個日夜的地毯式摸排,逐戶走訪、逐人登記,摸清了人員底數、安全隱患等詳實的一手數據,并據此拿出了消除隱患的解決辦法。
      “沿街商鋪、小旅館、大貨車司機這些都是社區在網格化建設中想納入又很難納入網格的盲點,社區民警到社區后,和社區共同一項項去做工作,建起了工作微信群,網格化的空白區域一個個在減少,帶來的是網格化的覆蓋面不斷擴圍。”平陰縣公安局領導喬紅說。
      社會治理的老大難問題還有歸屬破產企業的老舊小區。到了翠屏社區后,為克服上班時間難接觸到群眾的難題,第一個報名下社區工作的江傳國干脆把晨練的地方換了,開始圍著社區轉。看到好多年沒來過的國棉廠宿舍因為自備井水壓不夠、四樓以上的群眾吃不上水的情景,江傳國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從那之后,江傳國多次和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到現場了解情況,尋找解決辦法。在大的改造暫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經過耐心細致工作,部分住戶在送水管道開口澆菜導致水壓減小的問題得到解決,樓上住戶吃水的第一大事得到了緩解。一位居民深有感慨地說:“他們成了我們的依靠,有他們在,我們心里很踏實。”
      潛伏性強、涉及面廣的非法融資案件近年來影響非常惡劣。剛到社區沒幾天,五嶺社區專職民警王勇在日常巡查中就發現了這樣一家疑似非法融資的公司。在一個月后這家公司推出“聽課送臉盆”活動時,王勇喬裝前往,發現這家公司打著高回報的幌子吸引群眾投資。王勇立即與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取得聯系,約談公司負責人的同時,向周圍群眾做好非法融資宣傳工作。
      為支持社區警務更好開展工作,平陰公安成立了社區警務工作室,采取“五單一圖”工作法明確工作范圍和目標、為社區民警提供各項支持。利用社區警務下沉社區后實現了社區微信群全覆蓋這一傳播宣傳渠道,由社區警務工作室精心制作的防詐騙宣傳圖片就經常出現在社區微信群中。5月1日至17日統計數據顯示,全縣電信詐騙數量同比下降6.5%,縣城更是同比下降32%,效果明顯。自從警藍閃耀在社區,成為網格內最亮麗的色彩。在群眾眼里,這種色彩最安神。
      社區警務與政務深度融合——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沒有網格員、物業、樓長、單元長、黨員、群眾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治理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不能算作多元共同治理。社區民警下沉社區后,以其特有的帶動能力,帶動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了警區與社區、警務與政務的深度融合,構建起基層社區治理警務共同體。
      群防群控、警民聯動的巡邏隊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區。在玫瑰苑社區,志愿巡邏隊的招募通過業主微信群、網格長、樓長微信群以及“e錦水”黨群引領社會治理平臺發布后,一天時間內就有35人報名。群眾在地下室存放大量液化氣等安全隱患在巡邏中被發現,得到及時處理,消除了一大隱患。在社區民警、原治安大隊教導員牛相眾所在的會仙山社區,發動物業、保安、社區、志愿者等力量,組建了“藍馬甲”志愿巡邏隊,還在每棟樓確定了一名治安信息調解員,對小的鄰里糾紛及時調解,實現了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社區。在人口及治安狀況復雜,九小場所就有500多家的錦繡社區,原治安大隊副大隊長趙智勇帶動輔警與社區工作人員到多個小區與物業、保安及網格長、樓長見面,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建立了基礎臺賬,開展防范演練培訓,組建巡邏隊伍。
      “就拿榆山街道的10個社區來說,現在的社區黨委書記普遍年輕化,基本上清一色的‘80后’,而且以女同志居多。工作經驗豐富且在群眾中有威望的老干警來到社區,對她們來說,開展社區工作在心理上有了更多支撐和依賴。”榆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秀麗說,下沉社區的干警到社區后,辦公地點與社區在一起,人也是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行動,黨員社區民警還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社區明顯感覺到,過去敲不開的門、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和社區民警一同前往,門能敲開了、事也解決了。自從建立警務、政務共同體,原來看似非常難解決的問題,隨之迎刃而解。
      “5次報警、6次撥打12345,這次我們遇上釘子戶了。”這事可難不倒調解經驗豐富的54歲環秀社區民警趙鵬。接到求助后,趙鵬對雙方矛盾進行了分析,多方查找相關法律案例,準備有理又有情地一舉制勝。5月29日將雙方業主約談到社區警務室進行了調解,通過講解實際案例,進行法律講解,擺事實、講道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今年52歲的牛相東在社區干警中算是最年輕的一位。雖然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多年,但那個時候還沒有社區的概念,現在到了社區,他總是覺得“什么都得學,不過上手還算快”。這不,當著瑰麗園小區業主的面拍著胸脯打了保票后,牛相東聯合社區黨委書記多次協調職能部門、物業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實地勘察,劃出車位解決了業主停車難問題。
      與社區工作的融合是下沉社區的“60后”干警們說得最多的話題。
      各個社區黨委書記和社區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體會是,沒有執法權的社區在很多事情上只能是靠做工作,原來一些不好解決的事,通過社區民警的下沉,比原來處理起來速度快了,解決起來容易多了。
      在下沉社區的民警們看來,目前大家正在做的很多工作,在過去,民警一般是不參與的。社區警務室受警力限制,民警大都是兼職,不可能長時間在社區駐扎。但這次既然是到社區下沉了,就必須沉到底。局里也專門明確了下沉社區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實現警務與政務的融合,提高群眾的滿意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來了之后雖然忙碌奔波,但很充實,每當舉辦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那種心情與在局機關分管業務,當指揮員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牛相眾說,原來在治安大隊任教導員時,安排好分管的工作就可以了。但社區工作很復雜、很瑣碎,哪幾個事該干,哪幾個主要的事該抓,腦子里都得有計劃,而且大小的事還都得親自跑,與輔警一起干。給群眾辦實事,內心很充實,雖說累,但卻快樂著。
      平陰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林景在談到開展社區警務工作的初衷時表示,這些“60后”老民警,有的已經進入退休倒計時,但他們能在黨委號召下走出機關,轉身投入社區民警的行列,讓人欽佩。與年輕民警下沉社區相比,他們與群眾打交道的經驗更足,更能沉得下、穩得住。警務與政務深度融合,讓社區從此有了“壓艙石”“減壓閥”“定海針”。
      讓“楓橋經驗”轉化為“平陰模式”——走出社區治理的新路子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是“楓橋經驗”之一。
      跟社區黨委書記見面的第一天,錦繡社區專職民警、原治安大隊副大隊長趙智勇就說自己這么多年沒搞過社區工作,做社區工作還是一名新人。為了深入了解社區情況,他們利用兩個多月時間,走訪了社區325戶居民,593個九小場所,收集各類信息1200多條,涵蓋了人口管理、重點人口、九小場所等各個方面。疫情防控期間,摸排上來的信息臺賬為有效防控、登記外來人口提供了實戰支持。
      除了實地走訪,“60后”干警們用起微信群也是一點也不陌生。原東關派出所副所長、錦祥園社區專職社區民警孟凡國介紹,社區民警到了社區后,“一樓一群”建了很多微信群,對群眾在微信群里發表的訴求及時跟進。一次,吉祥居一位居民在微信群里吐槽“犬吠影響孩子學習”。看到群眾的困擾后,孟凡國與輔警立即上門勸說養狗的租戶換地方飼養。看到自己沒有找民警,困擾就得到了及時解決,該居民非常滿意。
      “群眾在微信群里發牢騷事雖小,但如果不及時解決,就容易成為不穩定因素,原本不用出社區就能解決的小矛盾就出了社區。”孟凡國說,這個社區過去可以說是小矛盾頻發,但社區民警來了之后這三個月,到現在一起矛盾也沒有發生,就是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矛盾激化。
      原東關派出所教導員、現任玫瑰湖社區專職民警陳澤元也有同樣的體會。來到社區兩個半月時間,社區民警在微信群里可以隨時隨地了解一些群眾的情緒,了解大家的動態,對物業的不滿,對小區內養狗的、養雞的投訴,對車輛亂停放引起剮蹭或占用消防通道的意見,這些情況能做到及時跟進、溝通處理,群眾對社區警務工作就會更加認可,走出社區的矛盾就少多了。
      “我們有時候用半個小時時間把問題解決了,但這個事情,群眾可能得糾結了一個月了。所以說,干好社區民警工作沒有什么捷徑,就是勤走走、勤問問,才能贏得群眾的滿意。”龍山社區專職民警郭巖慶覺得,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只要認真處理,用心去做了,不管最后是直接解決了,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群眾都會理解和支持。
      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在鄰里糾紛的第一現場,在群眾危難求助的時刻,總是能看到下沉社區民警的身影。
      針對平陰縣開展的社區警務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秦傳濱批示指出,“平陰縣的做法很好,對于充分發揮干警作用,加強社區治理工作具有積極意義。”山東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丁冠勇對平陰縣公安局的做法予以肯定。省公安廳改革攻堅辦負責人王永青作出批示:“平陰縣公安局的做法有效引導機關民警主動下沉社區,為調動民警積極性,激發基層活力找到了突破口。”老民警下沉社區,化解社會矛盾的做法,成為一種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平陰模式”。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