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平陰縣委、縣政府研究出臺了“平陰英才計劃”,在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實施人才回引行動、優化人才服務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17條措施,貫穿人才的“引、育、用、留”全過程。兩年間,借助這一迄今為止平陰縣出臺的系統性最強、創新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的東風,平陰縣共引進院士2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泉城產業領軍人才等國家、省、市級高層次人才32人,全縣高層次人才的數量、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
為持續致力打造一流人才服務環境,爭創一流人才發展高地,平陰縣在招才引智中再次推出重磅創新舉措。1月8日19時,由中共平陰縣委、平陰縣人民政府主辦,平陰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承辦的平陰縣人才政策云推介暨“365人才無憂”智慧服務品牌云發布活動在云端舉行。“365人才無憂”智慧服務體系成為平陰吸引人才、服務人才的新引擎,平陰縣將以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更加靈活的引才機制、更加完善的載體功能、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更加優質的高效服務擦亮這一人才智慧服務品牌。
平陰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道,這次發布的“365人才無憂”智慧服務品牌,以“人才來平陰,無憂且安心”為目標,核心是“一網、一庫、一卡”三大載體,集成政策發布、企才對接、項目申報、服務保障、數據分析、風采展示六大功能,打通人才的“引、育、用、留、服”五個環節,且更加突出對人才的智慧化服務。
作為三大載體之一,“人才平陰網”自2020年7月投入試運行以來,網站累計發布各類信息238條,網站瀏覽量達1.5萬余次,為220余家企事業單位發布需求信息870余條。接下來,網站還將不斷完善功能、豐富服務應用、優化流程設置、提升用戶體驗,把“人才平陰網”建設成為業務高度融合、數據互聯互通、應用簡便快捷的人才服務平臺,打造展示平陰、選擇平陰的“新窗口”。
經過前期試運行,“一庫”即平陰縣“高層次人才數據庫”,已吸納173家用人主體、705名人才。下一步將不斷豐富場景應用,吸引更多人才和用人單位加入,對入庫人才實行動態管理、精準分析,逐步實現人才政策精準化推送、人才服務精準化供給。同時,為各類人才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發揮人才數據的最大化效益。
在1月8日舉行的“365人才無憂”智慧服務品牌發布活動中,山東鴻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毅鴻、玫德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員李云虎、中科鯤鵬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趙斌作為人才代表,從平陰縣委副書記趙治文手中接過沉甸甸的“平陰英才卡”。平陰縣計劃對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目錄的人才全部發放“平陰英才卡”,目前,已發出200余張。將根據人才等級提供交通出行、子女入學、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相應服務,讓持卡人才在平陰縣享受貴賓禮遇服務,真正實現“365人才無憂”智慧服務品牌蘊含的“人才在平陰,無憂且安心”的品牌理念。
平陰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吉忠在推介“平陰英才17條”時表示,近年來,平陰縣堅持黨管人才,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緊緊圍繞“1463”工作體系,研究出臺了“平陰英才計劃17條”,并陸續出臺高校畢業生補貼、柔性引才、社會化引才獎勵辦法等系列配套方案,構建起平陰特色的“1+N”人才政策體系,形成了人才集聚的“平陰方案”。
靈活的人才使用機制是“平陰方案”的一大亮點。通過以賽引才、合作引才、飛地引才,各類高級人才找到了與平陰結緣的正確“打開方式”。吸引人才同樣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扶持。每年,平陰縣都會設立1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截止到目前,已累計兌現1760余萬元,展現了邀約各界英才的最大誠意。年度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突破億元,發放“人才貸”1700萬元,金融支持人才創業能力明顯提升。打造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構建起“購、租、補”三位一體人才住房保障體系,讓人才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在引才過程中,平陰縣還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打破體制機制的障礙。平陰縣在全市第一個啟動鄉村振興工作專員選聘,182名青年人才活躍在鄉村振興第一線;全市第一個開展域外在編人才回引工作,76名來自9個省24個市的平陰籍人才圓夢后干勁更足;全市第一個面向各類人才開展農村黨組織書記遴選,27名新支書來自鎮街機關干部、退役軍人、教師、企業經營者,39歲的平均年齡極大優化了農村干部隊伍結構,組織振興更是有了“頭雁”保障。連續舉辦4屆職業技能大賽,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藝的吊裝工、架子工、紡紗工等脫穎而出,新增中級以上高技能人才1200余人。開展“平陰英才”系列評選,10類人才評選正如火如荼,全縣各類人才活力競相迸發。
當下,平陰正乘著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東風,主動承接省會“西興”使命,加速打造東方玫瑰之都、先進智造基地、宜居康養之城、鄉村振興樣板。今后的平陰,市場空間更廣,發展潛力更大,發財機遇更多!平陰正熱切期盼產業鏈上下游優秀企業、各類人才前來共謀發展、共享機遇、共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