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平陰縣職業技能“超級大賽”吸引3000余人參加

    發布日期:2021-01-1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職業技能“超級大賽”——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涉及工種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次賽事。全縣參與大賽的職工達3000多人,最終共有300余人進入決賽。日前,平陰縣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順利落下帷幕。該項賽事自2020年10月24日開幕,于11月17日圓滿結束,歷時25天。在這期間,各個參賽選手在臺上激烈角逐,一批技能“高手”脫穎而出。大賽產生平陰縣杰出技術能手11人、平陰縣技術能手22人、平陰縣青年崗位操作能手2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0人。
      當前,平陰正在搶抓黃河國家戰略和“西興”戰略機遇,加快建設生態活力精致幸福新平陰。作為魯西南制造業基地,平陰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聚焦五大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技能人才正是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轉型的堅強支撐。圍繞產業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平陰縣積極拓展技能人才培養路徑,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11個競賽項目緊貼平陰產業需求
      從無人機駕駛到茶藝師、評茶員,從架子工、紡紗工到農產品食品檢驗員,從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焊工、電工、鉗工再到中式烹調……技能大賽競賽項目囊括了11個工種,廣泛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成才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平臺。
      “我們在規劃本次大賽時,既立足國內先進技能技術水平,又充分兼顧我縣企業產業發展需求和職工現有技能技術水平,緊跟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平陰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汝濤介紹,選擇11個工種作為技能大賽競賽項目,是舉辦職業技能大賽以來比賽項目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次賽事。
      在眾多技能競賽項目中,無人機駕駛、農產品食品檢驗員、評茶員、架子工、紡紗工這5個項目均為首次設置。參賽選手當中既有企業技能技術拔尖人才,又有個體自由職業者,提升了大賽的整體技能操作水平。大賽組委會也是希望通過此舉,進一步推動平陰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為促進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行有益嘗試。
      真金白銀重獎優秀選手
      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就要不斷釋放各種“利好”,充分激發技能人才的活力,為平陰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根據大賽獎勵辦法,本屆比賽各項目獲得第1名的11位選手,授予“平陰縣杰出技術能手”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和3000元獎金;各項目獲得第2、3名的22位選手,授予“平陰縣技術能手”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和2000元、1000元獎金;其中有24位選手還獲得團縣委授予的“平陰縣青年崗位操作能手”稱號。對獲得各項目4至6名的33位選手,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物質獎勵;符合條件的雙合格選手,依據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和相關規定,核發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另外,根據平陰縣人才政策,符合條件的技師享受平陰縣高技能人才一次性獎勵5000元,符合條件的高級工享受人社部門2000元技能提升補貼。
      以賽為媒發掘技能人才
      平陰縣職業技能大賽已成功舉行了四屆,各屆賽事都十分出彩。一大批優秀技能人才通過大賽脫穎而出,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廣大職工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好的成效,就是平陰縣牢牢堅持了“以賽為媒發掘技能人才”和“三結合”的辦賽理念。該縣堅持把開展競賽活動與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建設創新型企業、創新型社會的大局來開展活動;堅持把促進企業發展與提高職工素質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完善競賽機制,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工種設置緊貼企業生產和職工技術素質提高的實際;堅持把造就高技能人才與普遍提高職工技能水平緊密結合起來,既注重培養選拔高技能人才,發揮示范導向作用,又普遍開展技術比賽、技能培訓和崗位練兵,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下一步,平陰縣將緊緊圍繞企業產業發展需求,以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推行新型學徒制培訓,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體系建設,營造廣泛關注和支持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助力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