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平陰打造“西興”特色鮮明精致城區

    發布日期:2021-07-23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城市更新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眾生活居住條件的惠民工程,是提升城市形象、推進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作為強省會戰略和濟南“西興”的重要一極,平陰縣啟動了新一輪城市更新行動,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完成主城區范圍內棚戶區改造,推進道路提升、雨污分流、停車場建設和節點綠化,加強錦水河、浪溪河、匯河等水系綜合治理,推動城市破舊立新、升級提質。
      通過實施高標準城市更新,一個個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得到解決,一批批城市新地標拔地而起,一處處城市會客廳精彩亮相,城市發展拓展了空間,城市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縣城多年面臨的短板日漸補齊,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精致平陰建設贏得群眾擁護和點贊。
      補齊城市短板迫在眉睫 精致城區對標“西興”
      “打造生態、活力、精致、幸福的新平陰”是這一屆平陰縣委、縣政府對37萬平陰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新平陰”新在哪兒?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今年以前,多半人一時會說不上來。但如今,在平陰的街道上隨機采訪幾位路人,不出意外聽到的都是滔滔不絕的切身體會,“平陰變模樣了!”
      變模樣之前的平陰,歷史欠賬多、低矮的棚戶區多、坑坑洼洼的小街巷多,人車交織混行的馬路亂象多,城市基礎設施差尤其明顯。僅道路來說,就存在城市路網不暢、雨污混排、人行道破損、環境臟亂差、停車難等問題。而縣城內的城中村更是不勝枚舉,個別城中村在改造過程中因多種原因擱置。歷史遺留問題多,群眾意見強烈。
      在2019年8月召開的一次老干部座談會上,平陰縣委主要負責人與老干部們敞開心扉,大家暢所欲言,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各抒己見。也就是在那次座談會上,“平陰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在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的內心泛起了不小的波瀾。
      彼時的平陰縣城,坑洼不平的道路隨處可見,破損的人行道時常絆人一跤;道路功能不全,人車混行,行人與電動車碰撞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縣城雨污分流比例只有25%,70%以上的道路管網雨污混排;縣城中心片區還有成片低矮的棚戶區和石頭房子組成的老村,老舊居民小區周邊環境臟亂差,道路綠化缺失,群眾對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相當迫切。
      無論是現實縣情,還是高漲的呼聲,城市更新已經迫在眉睫。在2020年初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平陰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1463”的工作體系和建設“精致平陰”的工作目標被提了出來,“打造生態、活力、精致、幸福的新平陰”成為城市更新的努力方向。
      藍圖已經繪就,實現目標唯有奮斗。從2019年至今,平陰縣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總抓手,深入實施十大行動,高標準快速度實施了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完成了榆山路、五嶺路、振興街、翠屏街等34條縣城道路的改建新建,總計建設道路40公里,創下了平陰城市建設的加速度,既徹底改善了城區交通條件,又大幅提升了城市品質和“顏值”;完成道路雨污分流改造18條30公里,使平陰縣城區雨污分流比例從過去的25%一舉提升到70%以上;改造、新建人行道15條28公里,消除了人車混行的安全隱患,群眾的安全感大大增強;打造公園游園、綠化節點19處,群眾出門就是公園、綠地,“精致平陰”初現雛形。
      東南西北中遍地開花 破舊立新引領未來發展
      區域統籌、組團開發的理念使得平陰城市更新在東南西北中各個片區遍地開花——
      明媚的陽光里,湖面在陽光照耀下泛起陣陣漣漪,不遠處綠蔭環繞、薔薇點綴,這是新近建成開放的錦東公園所呈現出的美麗景象。在錦東公園建成前,這里是一片破產企業廠房、低矮的破舊樓房和成片的荒草水塘,與已經基本成熟的錦東片區現代化城區面貌格格不入。通過城市更新,錦東公園所在地成為平陰東南部具有現代城市韻味的城市會客廳。
      錦水麗景、銀豐公館、山水泉城·陶然居……作為平陰城南片區一條貫穿東西的主干道,云翠大街沿線的云翠新區近年來已經成為開發的熱土,匯聚了平陰當前幾個品質最高的樓盤。隨著今年云翠文化公園建成開放,以及云翠大街兩側營造的五重綠化景觀,有外地客人到平陰,即便繞一段路也要走一趟平陰最靚麗的云翠大街,這已經嵌入平陰人的自豪感中。
      平陰縣新高中今年9月將迎來第一批學生,濱湖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工,平陰縣第一個棚改項目山頭村棚改回遷安置小區和山水岸整體回遷……在縣城西部玫瑰湖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周邊,一個個利好涌向濱湖新區,拉開了平陰向西發展的框架,也以生態宜居成為濱湖片區的最亮底色。
      健身步道、籃球場、兒童樂園“見縫插針”,各種水鳥在水面上飛來飛去,南北停車場可停放車輛400余輛……作為城市更新的典型代表,昔日縣城北部的澇洼地上,低矮的石頭房子、老舊廠房、門頭房、水塘魚池眾多,一幅破落的模樣。借助錦水河水系治理和玫城濕地一期、公園周邊二期棚改的啟動,片區徹底變了樣。放棄這個地處平陰縣人民醫院正對面的黃金位置搞商業開發帶來的高額回報,縣委縣政府決心建設這樣一個定位為體育健身公園的北山濕地公園,說到底還是為了提升城市品質,多為群眾提供一處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七一”前夕,白莊棚戶區改造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這個地處縣城中心位置的城中村,多年前曾啟動過城中村改造,但由于多重原因遲遲停步不前。看著身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村民坐不住了,要求改造的呼聲日漸高漲。此次棚改項目開工,讓白莊村搭上了城市更新的快車,村民“安居夢”指日可待。
      城市更新在東西南北中遍地開花,有效打通和破解了城市更新的“任督二脈”,斷頭路少了,水泥板棚蓋的污水溝不見了。平陰未來發展空間不斷拓寬,城市的短板也日漸補齊,為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注入了更多的幸福內涵。
      困難再多實干才有出路 城市更新托起“安居夢”
      鳳山片區(原國棉廠北山宿舍)是平陰縣最大的棚戶區。隨著企業破產、職工下崗,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紅磚房漸漸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一個小院里往往住著兩三戶人家,十幾平方米的一間屋里住著一家人很常見,一些居民干脆到外面租房或買房。
      四口之家,擠在不到17平方米的破舊平房中,這是住在國棉廠北山宿舍院內的史立軍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已屆古稀之年的史立軍經常與老伴和子女說起將來住樓房的事,但他自己都覺得不現實。但當今年5月13日,史立軍拿到位于云翠大街南側山水泉城·陶然居小區新房鑰匙的時候,他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
      山頭村、城南片區、中醫院西、鳳山片區、錦東片區、玫城公園片區、錦波園東片區、財源街北片區、會仙山片區、白莊片區……這是三年來平陰縣相繼啟動的城市更新項目和片區的部分名單。
      為了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平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棚改工作,及時調整充實縣棚改工作領導機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城市更新業務工作部門,全力推進棚改等各項工作,實現棚戶區住房困難群眾“出棚進樓”,為棚戶區居民托起“安居夢”。
      平陰縣始終把“公平、公正、公開、透明”貫穿城市更新工作全過程,“一個棚改項目、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實施方案”,聚焦群眾關注問題,盯緊測量評估、補償標準、簽訂協議、回遷安置等關鍵環節,將補償范圍、標準等政策給老百姓講明白、算好賬,一個方案執行到底、一個政策走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嚴肅執行政策不打折扣、不開口子,做到陽光征收、陽光拆遷。
      在實施城市更新過程中,平陰縣總結提煉出了“領頭雁”式群眾工作法、“四動法”、“班組制工作法”、“一線工作法”、“聯系單”式簽約、“政府回購定制房源”等創新之舉,在房屋征遷、安置房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自2019年至今,平陰縣共實施房屋征收拆遷2842戶,征遷面積60余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并完成安置2000余戶,惠及居民30000余人,有效改善了城區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質,贏得群眾紛紛點贊。2021年,平陰縣將迎來棚改項目回遷交房、安置的集中年,玫城公園二期等5個項目將交付,2000余戶群眾將搬入新房,迎來新生活。
      “云翠大街改造前的云翠湖還是東三里水庫,為推進拆遷工作,機關干部進到工作組去清點地上附屬物。今天的美景,都是大家一起攻堅克難干出來的,所以想想就特別有成就感。”今年5月份,榆山街道將慶祝“七一”拍攝“快閃”視頻的地點放在了4月份建成開放的云翠文化公園,面對云翠新區的變化,街道許多機關干部有感而發。
      “當初設想的‘水清、河暢、景美’的治理目標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青龍路這一條逢雨必積水的道路,經過幾次行洪的檢驗,雨水通過雨污分流管道短時間內就能排走,以前大雨淹城的情況不復存在了!”來到平陰負責錦水河水系治理PPP項目三年時間,平陰北控水環境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明文成為城市更新成效的見證者。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