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載,步履堅定;五度春秋,砥礪前行。濟南市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是全市工運事業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市工人階級和職工群眾適應新常態、踐行新理念、應對新挑戰,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不懈奮斗的五年,是全市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深入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
五年來,廣大職工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積極投身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火熱實踐,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實干快干,為泉城建設發展充分發揮了主力軍作用,職工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職工素質顯著提升,職工隊伍日益壯大,涌現出一大批勞動模范、濟南工匠和工人先鋒號,奏響了“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時代強音。實踐證明,廣大職工不愧是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不愧是推動濟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不愧是維護泉城社會和諧的堅強柱石。
五年來,全市各級工會和廣大工會干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和省總工會的堅強領導下,秉承為改革發展添力、為職工群眾維權的理念,全面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工會職能更加凸顯,作為更加顯著,工運事業更加生機蓬勃,譜寫了一段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篇章。實踐證明,全市各級工會組織不愧是黨聯系職工群眾堅強有力的橋梁紐帶,不愧是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的“職工之家”,廣大工會干部不愧是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
五年來,市工會創造性地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廣泛組織“匠心繪藍圖、競賽促發展”全市職工勞動競賽,獲得山東省工會工作創新獎;深入打造事業謀福、薪酬添福、權益保福、愛心送福、健康祝福“五福工程”,成為工會工作全面發展特色品牌;精心組織職工參加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演講比賽,獲得全國比賽總冠軍和全省比賽前兩名的優異成績;積極推動基層一線優秀干部職工參加職工療休養,開辟了服務職工新領域;率先成立市級物流和貨車司機產業工會,拉開了全省行業職工入會的帷幕;加快濟南“智慧工會”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職工能力水平;經審、信息、調研等工作居于全省工會領先水平,工會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果,為推動全市工運事業健康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政治引領 典型帶動職工思想進步積極進取
過去的五年,在濟南工會人的記憶里,是一首砥礪奮進的奉獻之歌。五年來,市工會做好思想發動和引領工作,把廣大職工的思想和行動、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泉城新一輪振興發展上來。
強化政治學習和理論武裝。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強化理論武裝,深化學習教育,層層培訓宣講,推動廣大職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組織職工參加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演講比賽,取得全國比賽總冠軍和全省比賽前兩名的優異成績,展現了我市職工的風采。
切實加強職工思想引領工作。深入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新聞媒體開設“勞模風采”“濟南工匠”專欄,組織先模人物到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區、學校宣講職工先進事跡;組織職工積極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共同打造“文明濟南”城市名片。
不斷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大美至善·泉城先鋒”職工文化建設品牌;積極推進職工書屋建設,建立53家全國工會職工書屋示范點;舉辦“中國夢·勞動美”全市職工文藝展演;連續開展三屆全市女職工“書香三八”讀書征文活動;舉辦職工羽毛球賽、職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等文體活動,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職工成長進步,引導廣大職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高素質 服務大局廣泛開展職工建功立業競賽
五年來,市工會始終堅持服務全市工作大局,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找準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的結合點和著力點,組織動員職工群眾當主力、建新功,干在實處。
扎實開展百萬職工建功立業競賽。組織動員全市職工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緊緊圍繞我市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參與我市各項重點工作。組織開展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要工作建功立業競賽活動4.3萬余項,參賽職工500余萬人次,在實踐中打造了“匠心繪藍圖、競賽促發展”工作品牌。
大力實施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健全完善技能培訓、技能幫帶、技能競賽、技能晉級、技能激勵工作機制,職工創造熱情和創新潛能不斷迸發,全市共開展職業技能競賽1.5萬項,參賽職工180萬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議28萬條,采納9.1萬條,創建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738家。
積極培育表彰先進典型模范。五年來,全市推薦評選表彰市級以上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522名,市級以上五一勞動獎狀521個、獎章1285名,工人先鋒號816個,濟南工匠60名,涌現出了一大批新時代最美勞動者。
確保和諧 維護權益著力發展和諧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五年來,市工會聚焦廣大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代表職工與企業開展集體協商,表達職工合理訴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2013年以來,共評選表彰99家市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推薦表彰12家省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依法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全市建會企業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91.2%,其中百人以上已建工會組織企業建制率95.6%。
積極推進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推進協商民主,強化社會責任,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斷提升,五年來評選表彰了99家先進單位,推薦表彰了10家省級先進單位和2家全國先進單位。
高度重視職工勞動保護工作。持續開展“查身邊隱患、保職工安全、促企業發展”活動,參與單位19755家,參與職工289萬人次;2000多家單位、60多萬名職工、3.5萬個班組參加了“安康杯”競賽活動,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和職工隊伍穩定。
認真做好下崗分流職工和農民工權益維護工作。積極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補”中職工的思想疏導穩定工作,配合搞好職工就業培訓和轉崗安置,積極維護企業分流安置職工合法權益,配合做好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
認真做好職工勞動爭議調處工作。聯合成立濟南市勞動人事爭議法律援助工作站,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送法下基層活動。2013年以來,接待受理職工來訪、投訴892批次,接聽熱線995人次,已全部處結,解決了一批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
精準幫扶 普惠服務全心全意服務職工群眾
維護好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是工會群眾工作的主要內容。五年來,市工會始終堅持服務職工凝聚民心,全力促成職工群眾有幫扶、享普惠、增福祉,讓每個職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中不掉隊。
深化工會幫扶服務工作。廣泛開展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四季服務”系列活動,累計投入資金1.13億元,幫扶救助62萬人次。積極參與全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積極開展職工大病互助保障工作,共為1097家單位、26.8萬余名職工辦理大病互助保障,發放大病互助保障救助金2002萬元,救助患病職工7270人次。
推動服務職工平臺轉型升級。推動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向職工服務中心轉變,拓展服務功能,完善服務手段,打造會、站、家一體格局,努力為職工提供優質、高效、普惠服務。
抓好職工就業促進工作。大力實施“工字號”工程,全市各級工會累計創辦“工字號”創業基地1652個,培養創業帶頭人1790名,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49521人。
積極探索普惠服務新方式。落實市委正向激勵政策,牽頭制定出臺了《關于濟南市干部職工療休養工作的意見(試行)》,2016年和2017年共組織我市2050名從事苦、臟、累、險工作崗位的一線職工、農民工和優秀基層干部進行了療休養。
積極推進女職工關愛行動。組織開展萬名女職工免費婦科查體活動,推廣建設“媽媽小屋”125個,組織單身青年職工參加交友、送電影和文藝演出到工地等活動,舉辦了職工公益培訓班。
固本強基 筑牢堡壘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五年來,市工會堅持黨建帶工建,以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為重點,切實抓好基層工會組建工作,著力擴大工會覆蓋面,將更多就業者吸引到工會中來。
著力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大力推動企業普遍建會,持續開展農民工集中入會行動,加大“兩新”組織建會力度,推進物流行業、貨車司機等新領域新業態新群體建會,最大限度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截至目前,全市基層工會組織達到20159家,涵蓋單位102694個,工會會員245萬名。
全面加強職工之家建設。廣泛開展“雙亮”活動,基層工會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特色化水平不斷提升,全市27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模范職工之家”。
大力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教育培訓力度,選好配強配齊各級工會干部,培訓工會干部2.5萬余人次,招聘社會化工會工作者114名。
創新黨的群團工作載體。聯合共青團、婦聯等六家群團共同建設信息、惠民、活動、維權“四位一體”的群團陣地共同體237家。
加強黨建 深化改革推進工運事業蓬勃發展
五年來,市工會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工會組織,進一步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全面加強工會黨的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從嚴治黨管會,深化落實“兩個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加強巡視整改,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
持續推進工會作風建設。健全完善基層聯系點制度,創新黨員干部聯系基層單位和扶貧困難職工、困難勞模制度,推動機關干部下基層、轉作風,去“四化”、強“三性”,努力建設團結、求實、創新、發展的工會領導班子,打造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敢擔當的工會干部隊伍。
深化工會經費和資產管理工作。促進工會財務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經費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經費支出不斷優化,強化工會資產監管和審計監督,工會資產總量、運營收益不斷增長。
穩步推進工會改革。市總工會機關部門調整基本完成,區縣工會改革穩步開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積極推動,工會組織體制、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創新優化,全市工會微信矩陣上線運行,智慧工會內網系統運行良好,泉城工會APP開發建設和官網改造升級建設初見成效,工運史館建設有序推進,積極穩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督查工作不斷加強,理論調研和信息工作居于全省領先水平。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時代的壯闊前景。新時代氣象萬千,激勵著我們去實現夢想;新時代朝氣蓬勃,激勵著我們去奮發有為。全市工會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和省總工會的堅強領導下,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奮力譜寫濟南工運事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