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總有一溪魂牽夢縈的清泉,流過曲水亭街,淌過護城河畔,匯入我的心田。泉水是濟南的靈魂,養育了一方土地和世代的濟南人。6月8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則喜訊傳來,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意味著泉水文化受到世界矚目,也彰顯了我市申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讓泉水文化走向世界,我市泉水文化保護自此迎來一個新的起點。
軟件硬件齊發力 全方位助力泉水申遺
泉水及泉文化是濟南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也是濟南的文化標記。為做好泉水申遺和保護工作,我市相關部門從硬件設施到軟件建設,從泉水補給區到泉水出漏區,從荒郊野外的重點滲漏帶到游人如織的核心景區,在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宣傳教育、考古、立法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為保持泉水旺盛的生命力,我市采取自然修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法,尊重自然規律,通過種植植被調整林相、構建生態濕地、攔蓄促滲、調水補源、修補破損山體等措施,保護原有生態系統,發揮滲漏帶的補水功能與生態效應,確保水生態系統與水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泉域巖溶地下水生態系統良好。
據市城鄉水務局副局長陳學峰介紹,為助力泉水申遺,我市將積極開展遺產價值研究,完善申遺文本,組建專家智庫。同時,繼續深化推進遺產要素綜合保護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主要遺產要素點的修繕工作,進一步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選擇部分遺產點開展國際合作。我市計劃今年確定泉水博物館選址和完成遺產展示系統設計,力爭2021年泉水博物館建成開放、遺產展示系統建設完成。
同時,結合城市總規和歷史文化名城規劃,20192021年啟動遺產核心區和緩沖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綜合整治,并對現有遺產點文物提質升級,重點做好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籌建市申遺綜合辦公區,落實辦公、會議、遺產展示、遺產監測中心、檔案中心等功能,推進遺產保護管理和申報有序開展,努力使泉水文化發揚光大。
加快親水環境恢復 為百姓提供更多休閑去處
為給泉城百姓提供更多休閑、小憩的去處,明府城作為泉水核心景觀區之一,實施完成了百花洲北口景觀提升、珍珠泉清淤、百花洲西岸保護性修繕等工程項目。2018年完成了靈官廟保護性修繕、貢院墻根街狀元墻的修復及龍神廟內部清理工作,進行了西城墻遺址考古,在考古過程中發現旗樓遺址一處,為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注入新的申遺元素。
對于芙蓉街不協調建筑物,我市進行統一設計、拆除和整治,拆除“空中蜘蛛網”,同時進行了老青石板地面鋪裝。涌泉胡同依據老照片,基本恢復北側老舊磚石墻面以及老青石地面鋪裝。為講好老濟南故事,我市積極開展老濟南口述史,老濟南故事、老物件、老照片、老書籍征集活動,為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和明府城項目推進提供更多資料支撐。
泉水書房開門納客 字里行間品讀泉城文化
為講好濟南泉水故事,圍繞濟南泉水文化,打造濟南文化地標,6月8日,坐落在百花洲畔、占地300平方米的泉水書房開門納客,自此書香泉城又多了一處閱讀好去處。
走進泉水書房,墻壁上投射出一棵科技MR互動漢字樹,以泉城景觀為背景,只需輕輕觸摸墻上的楷體漢字,便會按照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行書的演變順序發生變化,在互動中感受漢字的演變和歷史文化。
為加深對濟南泉文化的了解,泉水書房準備了雕版印刷體驗環節,包括山泉湖河城、趵突泉及黑虎泉等泉水主題的雕版,圖文并茂,引人入勝。泉水書房旨在用書香喚起人們的記憶,讓大家通過書籍感受泉城的文脈。